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南越王宮:廣州鬧市騰升起文化底氣

廣州鬧市中的南越王宮博物館
從展示館向南外望
這回到廣州是臨時決定的,而到了廣州的行程也很即興。在酒店房間翻閱一本介紹酒店所在地越秀區的書,赫然發現,南越王宮舊址的博物館原來已開放,這就非看不可了。

越王宮遺址就在廣州最繁華的鬧市,即北京路與中山四、五路交界處,遺址博物館目前只建在已收回場地之上,主要是原來的兒童公園,而沿着中山四路和北京路的一些房屋、包括新大新百貨公司大樓,雖然已知道都建在遺址之上,卻可能要若干年後才能清拆,擴建為博物館一部分。

這一帶是我熟悉的,幼時讀書的小學幾個分設在祠堂和住宅屋的校舍就在附近。其中一個校舍就靠着兒童公園。那天看到,那幢房子已被包裹起來,看來已列入博物館範圍,要拆卸了。

遣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發掘下發現的。首先有發現的好像是新大新百貨公司新大樓的建築地盤,大樓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篕起來了,造成既成事實。其後,兒童公園裡的發現越來越多,才知道下面埋着廣州歷史上重要一頁──南越國的王宮舊地。遺址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被看作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中國宮苑實例,對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特別是古代廣州)、古代建築史和古代工藝史有極重要價值,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所在,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零零六年,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後來又被列入「二零一二年世界遺址觀察名單」。
南越王宮的地下暗渠渠管

我到廣州若經過遺址所在的工地外,都會瞄瞄有什麼動靜在進行,甚至曾經溜進門去看看。這回赫然知道,博物館竟然已開放,建好一部分就開放一部分。目前開放的,主要是介紹遺址和出土文物的三層高展示樓,和蓋在一處遺址上的「飲水思源」展示樓,展示的是建築講究的古水井。

南越王宮石構築與西方石構築的對比 
南越國是趙佗在西漢之初建立的,距今二千二百餘年。此前,楚文化已從北方傳入百越蠻荒之地,秦開百越後來又遣來大軍和百工,中原文化進一步南來。作為秦將的趙陀自立為國,起用不少越人,把中原文化與百越文化結合了。這樣的文化應當還很落後吧?王宮出土文物之先進,卻讓我頗為驚訝。

在南越文化層中發現的,有大量建築基建器物,包括地磚、磚瓦、柱石、下水道渠管等。這些看似粗糙的東西,顯示了很高的工藝水平和審美品味。王宮鋪在地下的暗渠用陶管節節相連而成,每節陶管直徑近尺、兩三尺長,燒製相當不易。地磚約兩尺丁方,上有防滑花紋,紋飾美觀而多變。有些磚還是入榫以方便連接的。

石柱座的獅子雕刻,屬南漢文物。
中國古代建築以土木為主,而西方以石構為主。可是南越王宮不乏石構建築。展示館以圍片展示了在王宮花園的蕃(讀「潘」)池池壁的冰裂紋鋪砌,並拿了古希臘阿波羅神殿土牆的不規則砌法作對比,可見十分相似。蕃池的疊石柱(已倒塌)也與西方古建築的疊石柱相似。可以推測,南越國時的番禺(即廣州)已受到西方文化影響。

匆匆一遊,使人對廣州的文化底蘊另眼相看。相對之下,香港真的欠了點底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