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抗疫造像 |
廣州對着海珠橋的石雕《廣州解放紀念碑》,送到了日本的石雕《和平少女》,還有在北京的銅雕《艱苦歲月》、石雕《大刀進行曲》等,你只要見到,可能也會依稀記得在哪裡見過塑像的照片。潘鶴已八十九歲,做雕塑六十幾年,作品數以百計,在廣東以至全國都可視為現代雕塑藝術的先行者,尤其是在推動城市雕塑方面,功勞極大。
他做的主要是寫實主義的人物雕塑,無論是名人或非名人塑像,都能通過一定的造形和情節定格,展示出特定的精神。即使是一個頭像、一個胸像,也有豐富的內涵,耐人尋味。就是那頭「開荒牛」吧,也以埋頭苦幹的造形和渾身力量,讓人一看而感奮。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雕塑,特別是大型的雕塑,也一樣。
那天坐的士在廣州大道南向洛溪大橋駛去時,坐在車頭的家人看到路牌上有「潘鶴雕塑藝術園」的指示。我也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但不知道在哪裡。既然來到了附近,即決定改變行程,在探望一位長輩後到藝術園去。
潘鶴雕塑藝術園 |
雕塑園地方大,雕塑作品都得到適當的園林環境配合。時間許可的話,大可以在徜徉竟日。展品露天擺放,不似放在展覽館中的拒人千里,而很「親民」。一些作品放到這裡,連標題也「親民」起來了。當天早上剛到人民公園的雕塑園看過那裡的《魯迅像》,那是面微上仰、視線下垂的頭像,一面「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傲然。藝術園裡的複製品的標題卻是《睬你都傻》!這是市井粵語,很難傳神翻譯成標準漢語,意思接近於「懶得理你」,但那「傻」字難以翻譯出來。
銅雕:艱苦歲月 |
遊人很少,來看雕塑的更少,大部分看來是附近來消磨時光的老少村民。在以為不做生意了的小賣部,買到一本十六年前的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報》,是關於潘鶴的專輯。在回程的火車上閱讀,增加了對潘鶴的了解。他的最大成就,除了本人難以勝數的作品外,是一手推動了城市雕塑的發展,不但使雕塑成為城市規劃與發展的一部分,而且推動了城市的發展。
藝術園中錄有他這樣一句話(大意):先有雕塑後有城市,先有雕塑後有傳奇。是不是太誇大了?──看看《自由神像》與紐約的關係吧。
藝術園中錄有他這樣一句話(大意):先有雕塑後有城市,先有雕塑後有傳奇。是不是太誇大了?──看看《自由神像》與紐約的關係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