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字,真如其人耶?

「我的所愛在豪家」,魯迅書法。
很小的時候就聽人說:字如其人。我喜歡寫字,大概因此種下了潛意識:希望做個好人,字也得寫好;字若寫不好、寫得醜,不就變成壞人、醜人了?

那時,老師曾建議我臨寫成親王的字。我一看,字很漂亮、秀麗,也就寫了;但老師很快便叫不要多寫,這與字無關,而似乎認為這個人不怎麼好之故。很久之後才想到,這可能因為成親王是清朝皇族之故。

也曾臨寫趙孟頫的字,但又聽到閒言閒語,說是他的字秀氣有餘而骨氣不足,說話又扯到他的為人方面去。之後再了解,知道趙孟頫本是宋朝皇家血裔,到元朝受元世祖賞識,入朝當官,直至官居一品,名滿天下。對他的非議,與此有關。

這就讓人糊塗了,字的「好壞」與人的「好壞」,究竟有什麼關係?這牽涉到從字到人怎麼才算好、怎麼才算壞,以及兩者是不是有關連。這麼一來,問題就很複雜。

本來,美與醜是人人都可以判斷的,對人的判斷如是,對字的判斷亦可如是。你不必有高深的學識才可以判別一個人是美是醜;對於字,自小接觸,即使寫不出好字來,也可以判別出誰的字美,誰的字醜。

可是「有識之士」一搬出一套一套藝術理論來,美與醜的界限就模糊了。譬如那「九龍城皇帝」的「墨寶」,我就無論如何都品不出「寶」來。若「字如其人」之說可成立的話,我只能判之以「字如其人」。

「字如其人」之說源自西漢文學家揚雄的名言:「書,心畫也。」

依此說,一個人的書法是感情、情緒的抒發、繪畫。在古代,特別是在楊雄的年代,認字寫字都被社會上層壟斷,是很「專業」的本領,要麼就是專職抄寫的人員的職業技能。漢朝書法以隸書知名,「隸」就有奴工的意思。總之,沒有經過訓練,沒有掌握當中技法,「心畫」是畫不出來的。如果「字如其人」之說成立,即書法是心畫的話,該只限於對書法有一定造詣,也視書法為心畫的一群人。

用這觀點去看唐朝的書法和宋代的書法,就有不同的觀感。唐代書法是中國書法的一個高峰,它的特點是「尚法」,即建立了森嚴法度,一筆一劃都有規有矩,書體崇重彰顯法度的楷書。尚法的書法作品,着重展示個人習得的書法技巧。

在這高峰之後的宋朝,已難在尚法的路上創出新成就來,卻走出了一條尚意的路子。最有代表性的表述,是蘇東坡所說的:「書初無意佳乃佳耳……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他的「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其書亦「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傳世的宋人書法以行書為主,這種書體最合發揮個性、感情。

不過,書法可以尚意,卻不必都率性而為。魯迅的書法,就絲毫看不出他文章以筆作刀槍的疾惡如仇性子來。

現代人少習書法,大學生的書法(硬筆的)都稚嫩如以前的小學生。有人仍然以「字如其人」來據筆跡判斷書寫者的個性,如說:字體垂直者責任感強,字體右傾者偏好社會互動,字體左傾者情感壓抑……,這不啻牽強附會的胡說八道。

日前,有朋友傳來皇城中多位權貴的書法來,有毛筆的,有硬筆的,可說皆無可觀。千萬別以「心畫」視之,別以「字如其人」觀之,因為皆非出自可繪心聲之手也。

1 則留言:

  1. 一邊看,一邊滴汗,“字如其人”,令人汗顏。
    還好有蘇東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