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南蠻」含義 今不同古

南蠻的文化瑰寶──曾侯乙墓編鐘
「蠻」字,在今天的語意構成中總有不大好的意思,如野蠻、橫蠻、蠻不講理等。於是「蠻子」、「南蠻」等稱謂也不懷好意。日前,有人在這裡留言,指斥「南蠻子」,這已超出不同意見的討論了。我見到即刪掉。

這不是出於對「南蠻子」這稱謂本身的不喜歡,而是因為很多人今天採用這稱謂,已遠離它的原義,變為純粹對南方人的歧視、不尊重了。

如果我有南蠻的血統,從原義上來說,我倒是不介意被列為南蠻,與屈原、張九齡、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歸類在一起。

南蠻的稱謂很早就出現,最早來自周人的記載,就是說三千年前就有了。那時的周人自稱「華夏」,而把華夏周圍四方的人,按方位分別稱爲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別居中的華夏,華夏因而也稱「中夏」。「夏」「華」音近,中夏後來便成為中華,流傳至今。先秦時期居於我國南部的少數民族統稱爲「南蠻」。三千年下來,西戎、北狄、東夷要麼被強大的中華文化同化掉,要麼遠徒無蹤,要麼融入其他民族了。惟獨南蠻以不同的面貌繼續存在。

南蠻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稱呼。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複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百濮族系分佈於今湖南、貴州一帶,巴蜀族系分佈於今四川、重慶一帶。現今南方的少數民族大多由南蠻民族演變而來。

元朝時,蒙古人以蒙古為中心,把淮河以南的漢人稱為「南人」、「蠻子」。元朝興起於漠北,尊金朝為「中國」、「漢人」;稱南宋為蠻子國,卻並不認為是侮辱。那時的西方人也稱南宋的地方為「蠻子國」,現在西方保存的中國古代地圖,都標註南宋和南宋的地方為「蠻子」。 可見,當時蠻子已經成了通用的正式稱謂。但是在元代,南方人處於社會底層,說人是南蠻子,其實就是對這個人的社會地位的蔑視。元朝以後,南蠻漸漸就成了罵人的粗話。至清朝,滿人蔑視漢人,早期旗人權貴談話亦稱漢官員為「蠻子」。

有人把這蔑稱追溯孟子身上,爲的是他曾經譏諷楚國人許行是「南蠻鴃舌之人」。不過有學者認為在孟子時代南蠻不是罵人話,因爲楚國就屬南蠻。那時,孟子該知道列為七雄之一的楚國文化發達,不是蠻荒之地。

不久前,才去聽了一場編鐘音樂會,見識到戰國時代的曾侯乙墓編鐘的恢宏氣象。音樂會是香港中樂團與湖北編鐘國樂團合辦的,樂隊的編制因而多了一套複製的曾侯乙墓編鐘。它由65件青銅編鐘組成,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那天的演出中,最多時出動了十名樂師同時敲擊編鐘,最低音的編鐘大如寺院鐘樓的掛鐘,一敲響,餘音長達數十秒。

孟子以「鴃舌」說許行講話像鳥叫,倒是有譏諷意思。北方一些人至今稱粵語是「鳥語」,源出於此。時間久了,「鴃舌」就連累到「南蠻」也用來譏諷南方人。這樣譏諷南方人,卻正好暴露了一些人的無知。南蠻的「鳥語」中,保留着古漢語的大量語音、文化資料,其數量比「胡言亂語」後的北方漢語豐富得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