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尾巴搖狗 茶黨牽動全球〉一文中引述過新加坡國立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的觀點,引文來自他的一本新著:《大融合:東方、西方,與世界的邏輯》。很巧,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在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頁看到一個辯論,為反方發言的正是馬凱碩。辯論題目是:Is the fastest period of emerging-market growth behind us? (新興市場最快速的成長期已成過去了嗎?)雜誌找來馬凱碩為反方辯護很適合,他是國際間少數非西方觀點的著名政治學者之一。以上論題的正方代表了西方目前的主流看法,即認為以「金磚四國」(或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迅猛經濟發展,可以休矣。
這是近一年來國際間一個重要的議題。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幾年來的經濟發展氣勢如虹,南非也跟上來,論者稱之為 BRICS 五國。上述辯論的主持人指出,新興市場在全球GDP所佔份額已超逾發達國家。可是過去一年中,這股氣勢出現放緩,中國在習李體系登場後,放緩跡象更明顯。這現象引起議論紛紜,對中國走向的分析更加分歧,即使在大陸,也有很對立的觀點。
情況的確不一樣了。據 IMF
估計,中國和印度再無法以雙位數成長,中國今年只能增長7.8%,印度更只得5.6%。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今年以來的成長率下跌了4%,降到2.5%。如今,巴西、俄羅斯、南非的增長率還及不上美國。
正方指出,新興國家要持續以5%的成長率發展,即使持續十年也罕見,能持續二三十年就更少了,能持續達四十年的只有六個國家。隨着中國放緩了,再不要說會出現亞洲世紀,注意哪個國家未來五到十年可以脫穎而出好了。
馬凱碩提出三個反駁。第一,從長遠歷史來看,中國、印度過去二百年的落後屬於非常態,兩國大國都只要回復到常態來,就可以發出強大能量。第二,它們以及其他新興國家的潛力可以從北美大學的學生構成中看得到:二零零二年到二零一二年,中國學生人數從不到六萬增加到近二十萬,印度學生從近七萬增加到十多萬;他們即使不會全部回國,也可以對自己的國家作出貢獻。第三,新興國家人民的心態發生重大變化,不再以為低人一等,而認為西方可以做到的,他們也可以做到。
至於中國目前的減速和改變發展方向,馬凱碩認為是明智之舉:「拐彎的時候,減慢速度才可以避免西班牙那名火車司機以全速拐彎(而出軌)的錯誤。中國的減速有大智慧。」
他提醒人們15年前發生過的事:「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韓國、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四國似乎一蹶不振了,西方很多人揚言亞洲『奇跡』已完蛋。如今,這西個經濟體分別比一九九八年擴大了兩倍、八倍、兩倍、三倍。這些經濟體還會再跌跤嗎?當然會。它們會爬起來再飛奔嗎?當然會。」
這場辯論的勝負如何?59%讀者投票支持正方,認同新興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已過去。這結果很正常,正好反映了西方的認識和傾向。
中國「減速」,對真正關心中國發展的人來說,是好現象。兩位數的增長,如習近平說,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敢於慢下來,有控制地前進,更有利長遠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