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香港星空美如斯

香港頂上的銀河,Francis So 攝於萬宜水庫東壩
在網上見過不少星空的照片,有拍攝出繁星滿天,有展現銀河的壯麗,有以長時間曝光讓星星在夜空繞着北極星留下同心圓的軌跡。照片的拍攝地點都在香港以外,甚至是在北極圈、在喜馬拉雅山山腳拍攝的。我以為,這樣的照片只能在那樣遠離繁囂的地方才能拍到。在香港這個繁華大都會,要數星星不易,怎能拍得那樣的照片?

我原來錯了。我知道,把七成多土地保留作郊野的香港,有許多一般香港人忽略了的美景,這是香港人的福氣,可是我仍然對香港自然風物之美低估了。在一個叫「香港日出同行」的臉書群組上,看到它的成員上載的照片,特別是看到一些拍攝香港星空的照片,讓我大為驚訝。香港的竟然還有那麼美麗的夜空!

當然,這不是維港的夜空,而是遠離維港兩岸繁華地段的某個郊野的夜空,包括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大帽山上等地的夜空。可以見到,當地並非沒有燈光,也有路燈、車燈,還有遠處某個市區從山嶺後面射出的燈火。可是星空仍然在香港頭頂上燦然展現比維港兩岸更壯觀的景色,壯麗的銀河仍然每天在我們頭頂淌過。

我經常走到陽台仰望夜空,在兩岸的燈光包圍下的維岸夜空,的確失色了。除了每年某個時候在黃昏時分見到的火星以及一些特別明亮的星星外,即使在特別明淨的夜晚,能見到的星星似乎也越來越稀少了,近於屈指可數。這除了要怪環境的變化,也要怪自己的眼睛日益不濟。

Kelvin S. Y. Lee 攝
在適當時候跑到那些拍攝地點去,也可以見到如斯夜空美景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願意這麼做的人不多。那些地點不一定可以有公共交通可達,而要靠步行──背着笨重的攝景器材,還有露營的必需品步行。要捱一個不眠之夜,更不在話下了。

「香港日出同行」網頁上有大量日出照片,都是在香港不同山頭拍攝的。據說,這個群組以「同行」為名,是因為拍攝日出必須夜行登山,或者要隔天到達拍攝地點露宿一宵,所以須要召集志同道合者結伴同行之故。這樣的美景,靠付出一定的努力得來。

昨天翻閱舊報紙,讀到一段星期日見報的報道,說是天水圍的公共圖書館星期五晚搞了一個破天荒的活動,通宵向幾十名高中生開放。活動內容之一是到天台觀星。報道的主題結果是:由於光污染,學生們一顆星也看不到,大掃雅興。

Francis So 攝
香港近年有不少人就光污染問題提出批評,光污染的確使市區以至一些郊區的夜空太光亮,就如我家陽台,不易看到星星。但記者隨便「抽水」控訴光污染也太方便了。報道提到那天晚上有驟雨,雲量應不少,是因此掩蓋了星星嗎?組織活動的人員也有問題,據說到活動開始時才發覺附近的光污染比預期嚴重云。也就是說根本不知道適不適宜觀星就組織觀星活動,這樣的負責人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

香港有七成土地屬郊野、四成土地被劃為郊野公園,接觸大自然其實很方便。可是這並不特別為香港人珍惜。很多年輕人可能一直生活在市區,從來沒有見過多少顆星星,到圖書館觀星不遂是會有點失望的。他們應該知道,香港也有可觀的星空,只是要付出多點努力才能看到。
**
「香港日出同行」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ksunrisegrou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