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鍜練肌肉 減少腰肩背痛

有讀者在〈肩背痛,豈可但求止痛〉一文後留言說,肩背痛很多人都有。這一點,我絕對相信,只要看看香港越來越多「脊醫」就心裡有數了。

「脊醫」好像是近年才大行其道的,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因為脊柱毛病而不適的人不斷增加。他們的執業簡介都稱「脊醫(脊骨神經科)」,或「脊骨神經科醫生」。可是我聽過一位醫生對「脊骨神經科醫生」之稱謂大不以為然,認為他們沒有開藥方的法定資格,不可以稱為醫生,只是「治療師」。我在一個醫生資訊網的「脊醫」項下看到,開宗明義的第一句寫明:「脊科醫學是脊椎以及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病症的專科,並非西醫的其中一門分科。」我並非醫學專業人士,對這一句謹慎的說明難明究竟,只是覺得有如「免責聲明」,是為了自我保護而說的。

在香港,中醫大夫只能稱作「中醫師」而不能叫「醫生」,「不屬西醫」的「脊醫」卻可以稱為「醫生」,英文且冠以 Dr.,真不明白是什麼道理。我並非質疑「脊醫」的專業資格,而只是有所不明而已。

對脊柱的醫治和護理不涉用藥,也意味着病人大有自己積極參與的空間,有預防方面的,有治療方面的。預防主要是指避免會損害脊柱的姿勢,特別是經常性地重複、長時間維持的姿勢。這可能發生休息的時候,例如窩在軟綿綿的沙發上看電視,佝僂着身體打電玩,蹺着二郎腳看報紙等等;發生在「搵食」過程中的就更多了,在冷氣寫字間、戶外工場的都有。

人的各種姿勢都傾向於求「舒適」,某個姿勢讓你覺得疲倦了,自然就會換個姿勢,讓支撐原來姿勢的肌體休息一下。譬如你本來站得挺拔,胸挺腰直,可是不一會就腰痠、背痛、肩累了,不得不整個人頹下來。即使坐姿也一樣不易保持得好,腰可能很快就挺不起來,頸項也直不了(人的頭顱不輕,約重4.55公斤)

正確姿勢是要學習的,即使站立、走路也要學習才能既好看又符合人體力學,能夠省力而不造成勞損。多年前看過對城中某名人的訪問報道,他原來請有私人教練去訓練怎樣站立和走路。怪不得他該步進老年了,仍然保持挺拔的身姿。這樣的姿勢還得靠力量去支撐,這力量來自肌肉──骨骼肌。

骨骼肌有別於內部器官的肌肉,是可以看到和感覺到的肌肉類型。它附着在骨骼上成對出現,控制骨頭活動,一塊肌肉朝一個方向牽動骨頭,另外一塊朝相反方向牽動,以讓關節按神經系統的指示隨意轉動。這些肌肉也起着支撐和保護骨骼的作用,它萎縮了,骨骼的負荷就大增。由此可見肌肉鍛練對減少腰、肩、背痛的重要性。

鍛練一方面是為加強肌肉的力量,二方面為加強肌肉的輔助裝置的柔靭度和健康程度,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它們的功能是協助肌肉活動,保持肌肉位置,減少運動時的摩擦等。拉筋運動、瑜伽運動主要就是針對這些輔助裝置進行的。「筋長一寸,命長十年」之說不足信,可是多拉筋,讓各個關節保持一定靈活性,肯定有好處。

忽然想到,面部的肌肉也得多加練。人隨着年紀大了,各方面活動能力下降與肌肉萎縮有關,而神情也逐漸呆滯了,是否因為面部肌肉收縮之故?人的各種表情,是神經指揮面部各條肌肉做出來的。

生命在於運動,信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