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毛筆也趨工藝品化


紅木桿善璉湖筆

上周末,一位廣州來的朋友送我一份禮物:一套三枝善璉湖筆。這位朋友在廣州有點門路,弄來的這些毛筆,據說是廣東省領導人外訪時用作見面禮的。朋友知我愛寫字,於是弄來送給我,希望得物者真有所用。

這樣的相贈,感激之餘也有些感慨和納悶。湖筆很有名,是淅江湖州善璉鎮的產物,但與廣東毫無關係。怎麼廣東領導人要以它作禮物?這是說明廣東沒有文化、沒有具代表性的文化禮品嗎?

應當說,廣東出名的文化工藝品還有的,例如佛山的陶瓷、肇慶的端硯、潮州的刺繡都很有名。選用湖筆,最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外訪時攜帶較方便,且最具中華文化特色。可是,就別指望有多少人會真的用上了。

內地有這樣一句話:「喝的不買,買的不喝。」這是就名酒而言的,就是說去買的人都是買來送禮的,而愛喝名酒的人通常不用去買,自然會有人送來。這句話用到毛筆上,可能就不對了,情況很可能是「送的不寫,受的也不寫」。毛筆已逐漸變成純粹的文化標誌,甚至趨向工藝品化。

朋友送我的毛筆,也有這種味道,毛據說是熊毛,筆桿是紅木的,用一個仿紅木的盒子裝上,顯得很名貴。我相信,真正寫書法的人不會買這種毛筆。

筆是湖州市著名的王一品齋筆莊的產品。到網上一查看,王一品齋頂頂有名,始創於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是歷史最悠久的湖筆筆莊。它最名貴產品的筆桿,有用玉石、瑪瑙、牦牛角、紫檀等材料造的。以我的粗淺經驗,這樣的筆不會好用,因為筆桿太重,拿得吃力,而且頭重腳輕,不好控制。紅木筆桿已嫌太重了。這樣的筆已脫離實用,近於工藝品。

已故著名書法家沈尹默曾給王一品齋提過幾條意見,其一是「裝飾不要過於浮華」。這看來已難避免了。

文房四寶紙筆墨硯當中,起碼已有兩寶變成了純粹的工藝品,就是硯和墨。硯基本上已沒有實用價值,除了某些很講究的書畫家,不會有人研墨作書畫。啟功就說,現在的瓶裝墨汁很好,不必再研墨。不久前清理家中雜物,我就把好幾個墨硯送走了。不捨得送的幾個,相信也難有用武之地。

我以前也得過朋友轉送的「省長級」禮物湖筆,送出者還是淅江省長呢,湖州屬他管轄。可惜毛筆的質量令我大失所望,及後了解到善璉毛筆生產沒落的現狀,就更悵然了。

有人認為,善璉在歷史上曾創造過毛筆生產的輝煌,一定程度上是某種封閉性造成的,這使善璉筆工們能夠安於單調、辛苦的生活方式。而這一切,已隨著流動和開放而改變。善璉鎮是一九八五年才通汽車的,從那以後,善璉以前唯一對外交通的碼頭逐漸荒廢,毛筆生產也一樣。「鎮上的六七百名筆工裏,40歲以下的不會超過10個。」這還是三年前的情況,如今,相信更沒有年輕人入行了。

得到的這幾管「豪華裝」善璉湖筆是不是好用,我心裡完全沒有底。

**
舊文:怪不得,湖筆沒落了

善璉湖筆走向沒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