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dforf 的學生在上課 |
真要這樣嗎?
《紐約時報》一篇報道描述了一所小學這樣的場境:
──在三年班室,老師在教乘數。四乘五是多少?學生一同喊出:20。「一室人肉計算機。」
──在二年班課室,同學們圍成一圈,一邊背誦詩句,一邊拋接豆袋。
──老師連續教了三星期分數,過程是「吃」出來──用蛋糕、蘋果、墨西哥炸餅教學生怎樣切出二分一、四分一、六分一等等。
注意,這裡沒有電腦,不但課室不准有電腦,學校還要求學生回到家裡也不要接觸電腦。當其他學校爭相以課室的電子設備先進來炫耀的時候,這裡主張用傳統的方法教學和學習,主要是紙、筆、黑板、各種顏色粉筆,還有織毛衣的織針、各種樂器、各種農具等等,書櫃上放滿百科全書,學生要用鉛筆、用作業簿做功課。他們決沒有沉溺於網上遊戲的問題。
這不是第三世界貧困山區的學校,而是加州硅谷(矽谷)──美國 IT 革命發源地裡的一所學校,四分之三學生的家長與先進科技有關係,可能是 eBay,Google, Apple,Yahoo,HP (惠普)的高層人員。父母若不是高薪一族,也進不了這所私立學校,因為學費不菲,幼稚園到初中一年學費要17,750 美元,高中要24,400美元。
這就是加州頗有名氣的 Waldorf
School of the Peninsula(半島沃爾多夫學校),在加州各地有40家分校,在美國有160所分校。它成立於一九一九年,源自德國,教育理念是要從實踐、從創造中學習,認為電腦窒礙人的思維、活動、溝通和視野。
在資訊科技高速發展之下,Waldorf
這一主張自然很有爭議性,主流意見認為,資訊科技更有利於學生學習。
Waldorf 的支持者不同意。一位家長說:「我完全不同意文法學校要靠科技教學。以為 iPad 上一個 app可以提高我的孩子的閱讀和計算能力是荒謬的。」
它的一位前教師說:「教學是人文體驗。當我們要提高閱讀能力、計算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時候,科技起着擾亂作用。」
有家長認為學習最重要的是參與,這是人與人的接觸,包括學生與教師、與同學的接觸。
那麼,其他同齡孩子都在學電腦,你不怕落後嗎?有在英特爾和微軟工作而後來被感召加入 Waldorf 做教師的家長說,何必緊張呢,現在的電腦都務求設計得「超級容易」使用,「像學習使用牙膏一樣」,孩子大了沒有理由學不會。
值得擔心的反而是,較難掌握的傳統技能,如寫字、計算、運用雙手創作的能力、用手用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不及早培養,到大了真的學不會,為的是它們不會像使用 iPad 般容易上手。
**
《紐約時報》報道:
Waldorf 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