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慢活:對「快活」的反彈

日前談到快活等以「快」字組成的詞,如快活、快樂等。「快活」的相反詞是什麼?傳統版該是痛苦、難過之類,而現代版是「慢活」。

這是一個新杜撰的詞,也是一個書名,是英國作家Carl Honore In Praise of Slow 一書的中譯本名稱。這本書如按原意譯作「慢之頌」、「慢之禮讚」之類可能太平凡了,譯作《慢活》就顯得出位,能多奪眼球。從書名可以想見,這是針對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速而寫作的。

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幾十年前的人難以想像。以前,時間多以日、時為單位,出行、通訊都一樣。如今,會用分來計算了,以秒來計算的也越來越多。二百公里外的廣州快納入香港的60分鐘生活圈,香港一家銀行的櫃檯服務最近提出了八分鐘保證。網上操作更要求即時反應,如果你要進入「筆下留情」而五秒內沒有回應,一定會不顧而去。

「快活」的生活中多了另一個新詞:多功,這源自英語 multi-tasking,即多功能同時運作,或者說同一時間執行多重任務,新電腦、新電子器材常常以這作為賣點。人也常常多功運作了,眼、耳、口、手各有任務,都少不了電腦、手機的協助。看看新款汽車駕駛座前展示的陣勢吧,你在佩服司機的多功身手的同時,也難免要擔心人腦是不是可以同時處理那麼多訊息。據專家說,人腦的多功運作能力是有限的,注意力分散了,效率一定下降。惠普電腦(HP)最近警告,工作間裡不斷出現的電子訊息干優,會使人的IQ水平下降10點,情況比吸食大麻壞一倍。

可以說,快節奏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整個生活環境在逼使你不得不快速運轉,如果你抵禦不了由物慾、消費主義構成的生活誘惑,被潮流操縱,你更加疲於奔命。潮流的要義是要不斷變換。有人說:「什麼叫時裝?時裝就是醜得讓你頂多忍受半年就要棄掉的東西。」不管它是不是真的醜,環境都要迫使你放棄它就是了。

自從電子產品成為潮流玩意之後,本來屬於耐用品的家電已變成時裝一樣的東西了。一部尖端手機在貨架上的夀命最多只有18個月,你買了iPhoneiPad,一年半載就out 了。高清電視推出才多久?你可能覺得要換3D電視了。

只要稍為清醒一下、留意一下身旁事物,一定可以發覺,高速化無處不在,快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這就是西方出現「慢速運動」(Slow Movement)的原因。

《慢活》一書的作者Carl Honore 甚至說,這是「文化革命」,要反抗社會「快總是好的」普遍意識。這不等於說把一切都得放慢下來,如蝸牛蠕行,而是要反思生活,宜快則快,宜慢則慢,而不要把人變成被驅趕的馬牛。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又常見到兩個字;休閑。這說明人們並不總是嚮往快節奏的。《說文解字》說:「休,息止也。從人依木。」像人在樹蔭下歇息。若難以停下下來什麼都不做的話,嘗試做點慢節奏的活動調節一下吧,如太極、氣功、瑜珈、靜坐,都是很東方式的事情。美國興起Super Slow超慢速健身法已多年了。當然,還可以習習書法、彈彈古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