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門口以坐着穿鞋的樹墩 |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就是在人生遇到不如意事甚至挫折時,通過閱讀蘇東坡的詩文、書寫蘇東坡的作品,來排解心情,重新振作。蘇東坡的作品很多,不管是詩是詞是文,都有足以讓意氣一時消沉者有所共鳴而又振奮的文字。
我有一段日子也常寫《前赤壁賦》中「客亦知夫水與月乎」一段,蘇東坡在這裡通過對流水、清風、明月的歎詠,抒發樂觀逍遙的人生態度。朋友提到的《定風波》,我也常寫。曾有一位舊同事遭奸人上司連番無理刁難,意興闌珊之際,也讓我寫過一幅《定風波》以求自解。
我還很喜歡蘇東坡的《超然台記》,特別是一頭一尾的幾句話:「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這是蘇東坡自請外放杭州,任滿再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縣時寫的。密州是個窮地方,人們都以為蘇東坡要受罪了,可是他過得很好,人長胖了,髮長黑了。那裡有個破舊的高台,他修葺了一下,常呼朋喚友到那兒玩賞明月清風。在濟南的弟弟子由知道了,了解哥哥的心境,於是名之為超然台,蘇東坡遂寫了《超然台記》。
蘇東坡就是這這樣的人,覺得凡物皆有可觀,而苟有可觀,就皆有可樂,以至無往不樂。
你可以想像,他就像個「初見世面」的幼兒,對見到一切都覺得新奇、有趣、好玩,不管去到哪裡,處境怎樣,都有一顆充滿好奇的赤子之心。這樣的心境和態度,不是遇到了不如意事才要有的,而是要在平常日子裡保持着。我家裡有個樹墩,放在門口以供坐着穿鞋。多年前,我把「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刻在樹墩的立面上,常常提醒自己要建立這樣的人生態度。
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位很久沒見的朋友── 一位有名氣的版畫家。到咖啡店聊天,才知道朋友到了理工大學教美術設計課程。我提出,應要學設計的學生樹立「凡物皆有可觀」的態度,並就此議論一番。朋友竟然提出,要我就此向學生講一堂課。我沒有答應,朋友是聰明人,欣賞這觀點,自然可以向學生引導。
「凡物皆有可觀」的態度,可以不斷給生活添點情趣。日常,難免會有些沉悶的時刻,例如等車、等人、陪家人逛超市。這時,我總會游目四顧,努力尋找「可觀」的東西……。
謝謝你提起《超然台記》,一篇久違的好文章!
回覆刪除不錯,像你所說,這是一份童心、一份真心,對萬事萬物有一份好奇心,對天地人有一份初始的信心與善心,所以能脫口而出:「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
孟子說「平旦之氣」,李贄寫《童心說》,與東坡要說的,是一以貫之,但是從反面立論,反不及東坡文這麼普及(當然這篇文章的道家色彩會比較濃厚),這也是我們要珍惜東坡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