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退休,與人生的三個階段

朋友、同事之中,退休的越來越多,有的年未過半百已退下來了。當中,有過得快活的,也有過得不怎麼舒泰的。退休日子過得好不好,經濟是一個原因,但看來不是最主要的。

有位朋友,目前還未真正退休,只是處於退休前的休假期內,已展開退休生活的一項大計了,要為自己效力了數十年的一個樂團寫本書,希望為本樂團,也為香港音樂圈貢獻一個可供參考的文獻。朋友游走於中西樂之間,工作時尚且盡力於樂事,退休後一定可以找到身心的寄託,可以想像,他的退休生活一定可觀可樂。

我接觸的退休朋友大部分屬於這一類,就是多年來一直有生活嗜好作為工餘的調劑,一旦退休,根本不愁寂寞。不同的,只是更加肆意發展自己的嗜好而已,向退休生活過渡得很好。個別甚至讓過去的業餘嗜好職業化,除了發揮所長,還賺點錢,讓退休生活更加無憂。

常聽一些朋友說,到退休後要學點什麼,如琴棋書畫之類;我常常勸他們不要等退休,要學就趕快學好了。我自己的經驗是,對學習來說,不管學的是什麼,早一點學總比遲一點學好。譬如彈古琴多個月,一直後悔入門太晚了;若能早幾年,上手一定快些。

有一位朋友一直想學書法,曾在百忙中每星期撥一個中午,利用吃飯的時間跟一位老師寫字。可惜後來老師得了病,學習也就停了。朋友即將退休,早兩三個月前就囑咐我介紹老師,好真正用心寫字。學書法似乎已成為很多退休者的共同志向,朋友中醉心此道的漸多了。

也有朋友退休後似乎沒有培養起什麼愛好來的,可是熱心做義工,也讓心有所寄。

仔細想想這些朋友,發現退休後生活仍然豐富的,女的比男的多。女的退休後多數比較活躍,生活仍然忙碌。男的相對就歸於平淡了。有人不知道怎麼排遣日子,要重操故業,退而不休。也有人變成半宅男,「煲碟」是生活主要內容,可是看過什麼,很快就忘了;外出不是去出席什麼活動,而是漫無目的的逛街。退休後的日子,按目前香港平均年計算,該還有二十餘年,難道人生的最後階段就這麼度過?

一些大學問家不約而同地把人生分作三個階段。

美國的Dr. Wayne W. Dyer 在《真實魔法:在日常創造奇蹟》(Real Magic - Creating Miracles in Everyday Life)提出的三個階段是:一,怨天尤人;二,總結經驗,設定目標;三,找到人生目標,有人理解為知天命。

速遞公司DHL的創辦人鍾普洋則說,第一階段,頭三十年,學習賺錢;第二階段,第二個三十年,拼命賺錢;第三階段,最後三十年,即退休階段,專心捐錢,投身到前六十年沒有時間投入的興趣中去。

還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三種境界說,其實說的也是三個階段:第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尋找目標的階段;第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孜孜以求的階段;第三,「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豁然貫通的階段。王國維說的是寫詞、做學問,做學問如此,做人何償不是?

三人說的第三階段,大致與現代人的退休階段重合。從中琢磨,大致該知道要有怎麼樣的退休生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