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因為小葫蘆上的文字內容。前晚刻上的是「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吹笛子的朋友會特別喜歡。
多年前,一位年輕朋友到日本去跟一位和尚學吹尺八,我說該帶上點手信,以示中國人之禮數,於是把這兩句刻在酸枝紙鎮上,給他帶到日本去。年輕人這些年吹尺八似有所成,不久前在譚盾來港的音樂會中負責尺八的獨奏樂段。
我喜歡「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這兩句,除了是因為句子平白自然而意境閑靜幽遠,還因為喜愛宋人陳與義的原詞《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生於兩宋之間,詞作不多,但都甚得好評,甚至有人把他與蘇東坡相提並論。詞中記憶的是北宋時洛陽的舊時光景,傷歎當年座中豪英都已在金人南侵之下零散。陳與義逃亡,偏安江南,身安而心驚,致有「古今多少事」之興歎。這句子讓人想起楊慎更著名的另一闕《臨江仙》,即借用作《三國演義》起首詞的那一首,其中「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最為人熟知。這其實是四五百年後的作品,靈感可能來自陳與義的句子。
我輩慶幸沒經戰亂,但憶起數十年間的幻變,都難免有相似的感喟。
琵琶歷史久遠,唱詠的詩句多不勝數。我偏好的卻是李白的「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出自《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詠的是古琴,卻與琵琶何異?
除刻上詩句,還配上小畫,有松林、嵐煙、遠山,把葫蘆上半部也利用上了。
還有打敲擊樂朋友索要。看來還該給自己再刻一個「拉」的,把「吹彈拉打」湊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