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民幾千年前就脫離遊牧、採摘的維生方式,到水邊定居,逐步走向以農立國。這是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使然,兩者都比歐洲好得多。相對於人類農業發祥地的中東兩河古文明、埃及古文明,中國黃河、長江兩條大河之間中原大地廣袤,氣候東西南北不同,可以培育出更多樣性的農作物和技術。美洲在歐洲人侵佔之前,地廣人稀,原住民靠狩獵、採摘就能過活,要付出更大辛勞的農業,卻因此發展不起來。
這注定了中國農業技術可以領先全球。
李約瑟的學生坦普爾(Robert Temple)根據老師對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長期研究,寫了The Genius of China: 3,000 Years of Science, Discovery, and Invention(中譯本《中國的創造精神:中國的100個世界第一》)一書。書中分農業、文天學和製圖學 、工程技術、家庭用品和工業技術、醫學和衛生 、數學、磁學、物理學 、運輸和探索、聲音和音樂、戰爭共11個範疇,列舉了一百項中國領先當代世界的發明。首先列舉的是五項農業技術發明,包括:分行耕種與精細鋤地除草、鐵犁(鐵包木或實心的鐵犁)、胸帶馬輓具、頸圈馬輓具、施轉式揚榖風扇、多管條播機,比西方領先少者五百年,多者二千二百年,西方後來的應用都是從中國引進的。
作者因而指出:「的確,直到兩個世紀之前,與中國相比西方在農業方面是如此落後,以至於與中國這個發達世界相比,西方是個不發達世界。」「『現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基本發明和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源於中國。」
近代科學十七世紀在歐洲興起後,「發達」與「不發達」世界顛倒過來。如今,世界來到了「百年大變局」的關頭,世人看來再一次見證世界「顛倒」──顛倒的顛倒。
英國2024年6月15日一期《經濟學人》周刊刊登了 China has become a scientific superpower(〈中國已是科學超級大國〉) 一文,其中舉出的第一個例子就是關於農業的,指出中國科學院的農業研究絕對是世界領先水平的。香港的農副食品,絕大部分來自大陸,對中國蔬果、三鳥、水產品的品質改良很容易感受到。日前經過一家日本餐館,一看門外招徠的菜牌,生蠔標明是「台山生蠔」。台山生蠔以肥美知名,但出現在這家餐館,很意外。
(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