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每日確診人數 |
國際奧委會與日本政府都不願意發展到停辦的一步,因為代價太大了,於是在不斷猶豫下,還是不惜代價地讓奧運展開。要付出多大代價還不知道,肯定的是,經濟的代價巨大,對日本政府而言還有政治上的代價。
舉辦奧運會可為主辦城市和國家帶來難以計量的好處,如振興經濟、激勵民心、贏得聲譽等。奧運會以舉辦城市命名,奧運會那一年常常成為主辦城市以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分水嶺。舉辦城市和國家為了奧運會付出的巨大努力,能把經濟和社會發展推上新台階。北京奧運是很好的例子。
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對日本的意義可能更巨大。東京奧運會是奧運會第一次移師到亞洲舉行。當時,日本經過十九年的埋頭苦幹,正從第二世界大戰的挫敗、破壞中恢復過來。日本政府亟希望通過奧運會推動日本更上一層樓,同時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以期提高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回過頭去看,日本藉此機遇完成了大量推進此後高速發展的基礎建設,新幹線等是標誌性的成就。由此形成的「奧林匹克景氣」,推動日本迅速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富到差點兒「買下美國」。
對於新東京奧運,日本朝野都曾寄予厚望。最大的希望,是把日本從一個又一個「迷失的十年」泥沼中拖拉出來,借機推動高新科技的應用和相關品牌向國際進軍,複製另一個「奧林匹克景氣」。日本曾估算,新東奧可帶來近三萬億日圓(二千多億港元)的收益。
可是歷屆奧運會顯示,奧運會很可能因為基建大量超支而造成巨大財政赤字,甚至成為債務黑 洞。有研究發現,一九六零年以來每屆奧運平均超支多達172%。近年,國際間不少人已對奧運會規模越來越巨大有所質疑,各大城市和國家爭辦奧運會的熱情減退了不小。
新東奧避免了取消舉行的最壞演變,但籌備延長一年,計劃外的支出成本激增,經濟損失仍然大得難以想像。研究奧運經濟的美國運動經濟學家Victor Matheson六月時估計,新東奧將面臨50億美元(約388億港元)的損失。疫情發生新一波惡化後,日本國民與企業對東奧的支持熱情都大幅減退,只有政府騎處難下,苦苦支撐。據今天(七月二十七日)下午的最新消息,日本東京都一天新增2848例新冠確診病例,創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記錄。日本廣播協會(NHK)認為,如今已「無法阻止疫情急速惡化的現狀」。
日本除了一九六四年舉辦過夏季奧運會,還在一九七二年、一九九八年舉辦過冬季奧運會。三次有一點相同:首相之後不久就下台。今年下半年,日本國會眾議院和執政自民黨總裁都會舉行選舉,首相菅義偉能否連任難料。
今年的東京奧運年,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