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愛護環境,葉公好龍

「保護環境」已成為現代人的重要觀念。從香港所見,環境得到不少改善,重要標誌之一,是市區裡見到的野生動物多了。人與大自然親近之下,卻又如葉公好龍而被龍驚嚇了。人之愛大白然,也是「好夫似龍而非龍者」嗎?

香港市區見到的野生動物主要限於雀鳥。我家的陽台常有雀鳥光臨,如麻雀、紅耳鵯、喜鵲、珠鵛斑鳩、鴿子、黃冠白鸚鵡。走到海邊,可見到小白鷺、夜鷺、海鷗。只見天上飛而不着地的有燕子、麻鷹。這一數就有十多種。

雀鳥一多,最討厭的是從天而降的鳥糞。附近海邊和公園樹下的行人道,隨處可見密集的鳥糞跡,都來樹上的鳥巢主人。海邊有幾棵高大的黃葛樹,是小白鷺的群集營巢的勝地,每天晨昏,雀噪不已,也必密集落矢。附近舊式唐樓的騎樓,很多燕子營巢,巢下行人道也必糞跡斑斑。

早幾年香港鬧起禽流感,鳥糞處處曾惹起恐慌。公園員工那時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清擦鳥糞,同時消毒。如今,禽流感消聲匿跡,鳥糞就不當回事了。

香港市區見的野獸較少,偶有闖入人類居住範圍的,主要是野豬、猴子、貍貓。我以前以為野豬出沒只限於九龍、新界,後來在太平山頂見到其大如牛的野豬,着實嚇了一跳。之後有野豬闔家到中銀大廈水池戲水,到香港公園的花壇拱土覓食,就見怪不怪了。香港公園有不少松鼠,還有蛇 ── 一次在我面前搶道橫過,讓我背脊生涼。


香港以前屬蠻瘴之地,多野獸,甚至老虎。最後一只老虎在香港出沒以至殺人,不過是110年前的事,一九一一年被村民和警察圍攻下在上水龍躍頭被槍殺,是為香港警方紀錄在案的「上水之虎」,虎頭標本仍可在香港警察博物館見到。

香港發展成人口高密集城市之後,無論你多喜愛大自然,大概也不願意見到虎蹤重現了。不過在內地,在政府厲行保護野生動物政策之下,東北虎、華南虎已重現山林。黑龍江上月剛把一只闖村傷人的大蟲放虎歸山,更惹人矚目以至成為國際新聞的是,雲南一個野生象群越野北上,一路闊步幾百公里,直闖到昆市市郊去。

這只不過是野生動物闖進現代人生活範圍的犖犖大者,更多小動物再現在鬧市,已成為內地不少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上海,二零一五年有40餘個小區發現了貉(貉是類似犬科祖先的物種,體型短而肥壯介於浣熊和狗之間)的身影,到二零二零年,有貉的小區數量達到150餘個。上海同年接到關於野生動物擾民的投訴12 315條。大小城市環境很好的公園、綠被大增,又有各種食物,自然吸引野生動物到來。關於烏鴉成群到垃扱桶覓食的投訴,各地都有。

這引起了對人畜(禽)共患病的新擔憂。人畜共患疾病在所有新發現的傳染病以及許多現有傳染病中佔七成之多,已知的超過二百種。歷史上,有鼠疫、瘋牛病、H3N8、結核病、流感、口蹄疫等許多人畜共患病;較新的是沙士、瘋牛症等,新冠病毒是名單上最新的成員。愛滋病開始是也是人畜共患病。

哈佛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最近發表報告指出,人類砍伐森林和獵捕野生動物,使得越來越多動物及其攜帶的微生物與人類和牲畜接觸,使人畜共患病成為人類的重大威脅。報告呼籲國際社會釜底抽薪,防患未然,並指出治未病的成本遠低於治發病。

弔詭的是,人愛護大自然、改善環境了,又引發新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