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自信 |
對這個九位數字,你可能根本沒有概念,只覺得龐大,而可以立即看到的是,數字精準到個位數。
恰好翻出了德國作家 Roft Debelli 的《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書重閱,它講了 52 種「你最好讓別人去犯的思維錯誤」,也就是自己不要犯的思維錯誤。其中一種是「關聯謬誤」,說的是「有說服力的故事為什麼會誤導人」。有說服力往往表現在有具體細節,例如數字之上。
有此一例:克勞斯今年35歲,大學主修哲學,自高中起就研究第三世界課題。大學畢業後,他到西非的紅十字會工作了兩年,然後在日內瓦的紅十字會總部工作了三年,後來晉升為部門負責人。他又修讀了MBA,寫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博士論文。請問,下列兩個陳述,哪個的可能性較大:A,克勞斯在一家大銀行工作;B,克勞斯在一家大銀行工作,負責銀行內的第三世界基金會。
據測試,大部分人選擇B答案。這是錯的。B答案既要滿足在大銀行工作的條件,又要滿足負責第三世界基金會的條件,而A只要滿足在大銀行工作的條件就可以,範圍寬泛得多,可能性自然較大。
這就是關聯謬誤:人會直覺地相信有具體細節,聽起來「協調」、「可信」的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這方面有深入研究,就此寫成的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快思慢想》/《思考,快與慢》) 一書很暢銷。他指出人有兩個思維系統,一個訴諸直覺,憑經驗敏捷反應;另一屬理性思維,要靠人的積極調動去運作。
人的直覺反應很重要,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是人類從原始時代遺傳下來的重要本領。「從眾反應」就是直覺反應,人人都這麼做,你也跟着做。試想,原始人在荒漠中覓食,忽然有人喊「老虎來了」,你能不從眾拔腿逃跑麼?
可是卡尼曼說,我們對自己認為「熟知」的事物確信不疑,會高估了自己對世界的了解;真覺可能注意到了重要的信息,卻也可能反映了無意識的偏見以至無知。
這種自信源自一個通病:認為自己優於常人,better than average。讀過一點書的人容易這樣,讀過一點書而欠社會閱歷者、視野偏狹者尤甚。
回到文首的數字。那讓人眼花的九位數其實約為 3.4億,相當於中國人口(包括幼兒)的四分之一,比美國人口(二零一八年為3.28億)還多。在百度可以找到中共中央組識部多年來的黨員統計人數,都是約數,從二零零九年的 7799.5 萬,到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 9059.4 萬名。美國人口基數大,不斷有變化,分分鐘有人死亡有人出生,人口統計一定不可能精確到個位數。中共人數相對較小,但也近億,應也難有精確到個位數的統計。中共建黨時有幾個黨員,是 53人?57人?58人?至今還有爭議呢。那個九位數字,只要動動腦筋,就知道荒謬。
順帶一記,法國《費加羅報》曾這樣報道:中國共產黨具有精英主義屬性。加入共產黨就像加入哈佛俱樂部或法國國立行政學院畢業生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