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 |
這保健貼士我多年來收到過多次,只是由於弄不明白其中道理,所以一直不大在意。訊息都具體說明,哪些食物是酸性的,哪些是鹼性的。我一看就糊塗了,其中列為酸性,即較不利健康的食物,是日常會多吃的,一些還是主食,例如蛋黃、乳酪、白糖屬强酸性食品;火腿、雞肉、豬肉、麵包屬中酸性食品;白米、花生、蔥屬弱酸性。這麼說,我們的身體該十分不健康了。還讓我不明白的是,明明很酸的東西例如檸檬、梅乾卻被列為鹼性食物。
幾天前,又有朋友傳來題為「身體酸鹼性原理剖析」的電郵,另附文說:「有另一種說法,認為人體本身有自動調節酸鹼性功能,無須禁忌。」又說:「不過,人體的免疫功能都會失調,是不是注意調節飲食會有幫助呢,見仁見智。」如何見仁見智?我花了點兒時間去了解一下。
此說的權威之一,是瑞典的 Ragnar Berg 博士,他是營養學家,得過諾貝爾獎,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着力研究各種食物的酸鹼平衡和對健康的影響。他認為,人體須維持在7.35 – 7.45 pH的弱鹼狀態,才能保持健康,對抗疾病。有個叫「鹼性健康」(HealthAlkaline.com)的網站據此大力提倡鹼性生活。
什麼叫酸性食物、鹼性食物?這樣的叫法有誤導性,它的意思其實不是指食物本身的酸鹼度,而是指食物進入人體、經體內不同系統處理後,會形成酸性還是鹼性的代謝物。
肉類、蛋類、海鮮等葷食蛋白質豐富,蛋白質消化後分解會產生酸性代謝物。大米、酒、甜食等多澱粉質和糖的食物消化後的產物也是酸性的。蔬果雖然很多帶酸味,但在體內分解後會生成鹼性物質。這就解答了為什麼檸檬是鹼性食物的疑問。
可是人體的酸鹼度要刻意靠吃食物去維持嗎?
人體的酸鹼平衡的確非常重要,所以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不斷通過不同器官保持7.35~7.45 pH 之間的弱鹼狀態,以防低了發生酸中毒,高了發生鹼中毒。腎發揮着重要作用,不斷控制和調整酸性和鹼性物質排出的比例。肺排出二氧化碳(能生成碳酸)也在調節酸鹼平衡。因此,健康正常的人無所謂酸性體質、鹼性體質。
對於「酸性體質」是患癌之源的說法,科普網站「科學松鼠會」有文章指出:「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實體腫瘤周圍微環境的 pH 值的確比正常組織和器官要低。這是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快,而在腫瘤組織中血管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供應的氧氣和養料不足。腫瘤細胞總是處於缺氧和缺養料的微環境中生長,新陳代謝過程也與正常細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 pH 值降低。然而,在腫瘤細胞內部的 pH 值卻是與正常細胞相同的。需要指出的是,實體腫瘤對體液酸鹼度的影響只局限於腫瘤組織周邊的微環境,目前尚無科學證據表明實體腫瘤會導致整個身體的體液都『變酸』。」
由此可以相信,日常多吃一點什麼,不會對身的酸鹼度構成什麼影響,可是多吃疏果(多屬鹼性)確實有益處。而長期偏吃酸性食物,則會加重腎臟負荷,年紀大了尤其不宜。
**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