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聖誕節,在普世化中的變化

有一個錯覺,好像過了秋分之後,日子過得特別快。轉眼,快冬至了。秋分前後的黃昏,從我家陽台向西望去,太陽正好在中環兩座地標式大廈的夾縫中間隱沒到西面天邊。之後,太陽落山的位置一天天向南移。冬至,表示天文上的冬天至極,太陽曆的一年到盡頭了。再過幾天,太陽會南移的至極的方位,然後向北回歸。至此,環球到了「節日的季節」,各種節慶紛至沓來。

這主要是北半球的節日,不過隨着全球化發展,南半球國家一樣在慶祝了。

這些節日都圍繞着冬至和新年舉行。從原始社會開始,冬至就成為不同地方民族的重大日子,因為人們都從觀察和生活經驗中發覺,這一天意味着嚴寒即將過去、萬物從此復蘇。這於是成為各種不同名堂的節日。羅馬帝國時期,為了擴大基督教的影響,耶穌的生日也移到這個季節來,以排擠掉異教徒對太陽的崇拜、對冬至日的慶祝。如今,慶祝聖誕節,更加成為普世現象了。

可是,隨着聖誕節泛化,它的宗教意味也不斷淡化。日前在 Slate 網上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No Reason for the SeasonThe joy of celebrating a godless Christmas (這季節無需理由:慶祝沒有上帝的聖誕節之樂)。作者不是教徒,但自小在沒有宗教氣氛的家庭中培養出對這個節日的熱愛,愛的是這個以聖誕節為主的悠長假日季節中,以悠閑、友情、親情,還有禮物、美食、歌聲一起烘托出的節日氛圍。至於節日的宗教內容,作者並不關心,仿佛與這節日無關。

環視一下周遭,今天的聖誕節大抵也就是這樣的。不獨香港如是,聖誕節氣氛傳播到的地方也如是。從全球角度看,上帝的信徒數量在不斷下降,在現代基督宗教興起的歐洲,情況更嚴重。然而,卻有越來越多人以各種方式「慶祝」聖誕節。相信,其中多數人過的也是那文章的作者所過的「沒有上帝的聖誕節」。

不管過的是怎樣的聖誕節,在香港,人們都會隨口送上「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 的祝福,也隨處可以見到這樣的祝福語。這是歐美等國的傳統說話,那些地方還會說 Happy Christmas (主要在大不列顛和愛爾蘭)。據二零零五年在美國和加拿大進行的調查,這仍然是這季節最普遍使用的祝福語,但流行程度已下降。在書面、賀卡、廣告等方面,越來越時興說 Season’s Greetings(節日的祝福),連白宮的聖誕卡也如是。這是聖誕節自戰後以來世俗化、商業化之後出現的變化。過去,美國由感恩節開始直到元旦之後一個多月的商業銷售高峰期和假期,稱為 Christmas Season (聖誕季節);如今,這已普遍稱為 Holiday Season (假日季節)了。

可見,聖誕節之「去上帝化」並非個別人的感受和做法,而實際上已成為普遍現象。至.於 Christmas 常常簡寫為 X’mas,則與此無關。X 是希臘文中基督(Χριστός)的第一個字母,X於是在簡化中代替了ChristChristmas 其實由Christ + Mass 組成,即基督的彌撒。

管他什麼宗教信仰,共聚一下吧。拋開信仰,才可以真正的普天同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