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自北而南,略遊越南

越南地圖,攝自胡志明市的越戰博物館。
由上到下有紅色標記的分別是河內、峴港
、胡志明市(西貢)。圖中黑色部分以黑點
形成,以顯示一九六四至一九七二年間受
美軍炮火、炸彈轟炸之多寡。
上星期,到越南旅行了七天,從北到南蜻蜓點水地都見識了一下。見識了那裡的地理、民情,也了解、溫習了那裡的歷史,遠的、近的。這就發覺,過去對這國家的印象原來很膚淺,主要原因是這個國家本來就很複雜。 印象中,越南是個「小國」。它的確不大,面積約 33 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兩個廣東省;可是版圖窄長,東西最窄處只有50公里,南北的垮度則很大,長達1600公里。對比一下香港至北京的1962公里的直線距離,大概知道越南由北到南有多遠。 在越南,要在幾天之內從北到南都遊一下,非搭飛機不可,坐火車、汽車都不可能。越南至今沒有高速公路,而火車仍是法國人留下的設施,屬速度很慢──時速50公里──的窄軌火車。我們在胡志明市坐車經過一處馬路與鐵路交匯處,見到火車的路軌就如香港的電車路軌。從胡志明市坐這種火車到河內,要三十幾小時。 早幾年已傳聞越南要建高速鐵路,引進日本的子彈火車。計劃要投資約 560 億美元,約為越南年 GDP 的一半,被國會認為對佔人口七成的農民無甚裨益而否決了。 南北跨度大之下,形成了北中南三個明顯的地理、氣候區。北部四季分明,山區冬季很冷;南部平原只分雨季旱季,最低氣溫是攝氏21度,而熱起來可達40度;中部燠熱,是颱風登陸的熱門地點。吹來香港的颱風偏西而去,很可能就吹到這裡。加上南北在千百年來的歷史上就有權力鬥爭,互相吞併,南北之間一直有摩擦,互不信任。旅遊中一再聽到關於三地越人的性情有別,大抵是北方的人較勤勞、剛烈,而南方的人較靈活、溫柔,但也較懶散。北越自一九七五年「解放」南越後,大批北方人南下掌權,而經濟政策倒行逆施,弄得民不聊生,以至百多萬人投奔怒海。那時香港在國際上被英國許諾為「第一收容港」,香港被逼接收了二十幾萬越南難民。如今,香港的越南難民營已關閉,但香港的十餘億港元開支仍未能收回。聯合國一直喊窮,這可能是永遠難以追討的爛帳了。 在幾天的旅遊間,自然無法在這方面有具體的體味,但北中南的文化特式卻可以看得分明。越南受到三個大國文化的深刻影響,依時間的長短和先後,是為中國、法國、美國。這些影響已完全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難以剝離。即使越南當局對這三個國家、三種文化在政治上都有刻骨仇恨,但沒法拒絕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的影響已成為越南自身歷史的一部分。 我們的行程從北方開始,飛扺河內機場後,先去下龍灣,再回頭進河內市區;第三站是峴港,遊順化與會安;最後去胡志明市。這樣的行程有個好處,是先遊覽自然風光、文化遺產 ,最後才接觸越南現代史上的劇痛巨傷──抗美越戰。這也是人類歷史中最野蠻、慘痛的殺戮。行程若倒過來,旅遊的心情可能就很沉重了。 (越南行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