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難得,聽到客家山歌

接受朋友邀請,昨晚去聽了一場以客家山歌為重點的演唱會,主唱的是內地女歌手黃紅英。我沒有聽過這位來自惠州的客家籍歌手的歌,但知道演唱會上會唱客家山歌,就很感興趣地冒着暴雨警告而去了。

中國很多地方有山歌,在廣東,以客家山歌最知名。過去,也有人把客家山歌改編後放到舞台上演唱,我在香港也聽過。總的來說,我聽客家山歌的次數屈指可數。我並非客家人,對客家山歌沒有特別感情,但覺得對廣東這一著名的音樂品種,有機會的話值得聽聽。

演唱會是多個與惠州有關係的機構合辦的,以「山海鄉情」為名,演唱的歌曲以這四個字分為四組,前三組有多首用客家話唱的山歌,或者以客家山歌風格創作的歌曲。黃紅英請了幾位歌手助陣,都是地道的客家歌手,有號稱東江山歌王的古東權、號稱廣東省山歌王的李福泰,和惠東縣漁歌隊四位大嬸。如果要品味客家山歌的話,以兩位「歌王」與黃紅英的對唱,和那四位大嬸的無伴奏合唱最值得欣賞。

山歌本來自民間,是老百姓在田頭山嶺勞動、或談情說愛、或家常幹活中產生的,素材、題材都源自生活,生動活潑。以上幾首歌都有這樣的特點。如《看龍船》中唱:「花生好吃泥裡生,慢慢生根慢慢行;當陽開花暗結子,阿妹戀郎莫揚聲。」那些來自專業創作人的歌曲,一相比較,儘管歌詞華美得多,就顯得內容乾癟了。

山歌如果來自海上,就是漁歌。惠州近海,有客家人靠海吃海,就有了漁歌。惠東漁歌隊的四位大嬸一看就知道不是專業歌唱家,而是民間歌手,個個該有五十開外,農村婦女模樣。一看介紹,原來大有來頭,拿過全國漁歌邀請賽的銀獎,拿過珠三角鹹水歌(漁歌)的金獎。四人合唱《九條鯉魚頭戴金》,完全靠默契,是中國民間的無伴奏合唱。各人心中有一致的絕對音高,走到台中央一站定,一人開口,其餘的馬上和上。這是原生態的聲音和音樂,完全沒有專業、人工修飾,一些地方有簡單的和聲──「土法」的和聲,沒有西洋和聲的框框,但讓人聽得很舒服、有味。很可惜,這個最難得聽到的漁歌隊,只唱了一首歌。

這樣的客家山歌和鹹水歌,在香港這個現代化的大都會,可能讓人覺得老土了。昨晚偌大的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大概只有一半上座率。對於以上歌手,還有李復斌指揮的約四十人廣州現代樂團,這有點冷待了,儘管場上的氣氛是熱烈的。

值得難過的,其實是香港人,因為客家山歌和鹹水歌本來是香港的地道文化。香港被英國人佔領時,客家語人口如果不佔多數,相信也居第二位。廣府話以廣州為中心的影響力主要向西邊擴散,廣州以東和東南,是客家文化區,包括東莞、惠州、深圳一帶,香港應該也在這文化圈內。廣府話(粵語)成為主流,是廣州人大批南來之後的事。如今,新界、特別是西貢一帶鄉村還有不少老一輩的人講客家話,但年輕人都講粵語而不講甚至聽不懂客家話了,更不會唱客家山歌。至於鹹水歌,可能已完全消亡,水上人都上岸了。

在客家文化衰退下,香港連吃客家菜的地方也很少。要吃較地道的客家菜,如客家燉雞、鹹菜豬肚湯得到深圳去。

最後要一提:雨果唱片原來對推廣、保留客家歌曲做了不功夫,為黃紅英灌錄了十餘張唱片。老闆易有伍為昨晚的演唱會親自控制音響,坐鎮在舞台後方暗暗的一角──默默耕耘,此之謂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