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端粒酶研究支持「平常心」

《起搏器,傷透了父親的心》一文譯出後,推薦了給很多朋友閱讀,也收到一些朋友感慨繫之的回郵。有朋友說,「生老病死」中沒有病就好了,讓最後幾年輕鬆度過,「夠鐘就在睡夢中去見上帝」。這想法自然不切實際。人是萬物中最好奇的,正因為這樣才有那麼多發明和進步。最大的好奇就是生與死,朋友也傳來了去年諾具爾醫學獎的新聞紀錄,得獎的是美國三名在研究「長生不老」方面有突破成就的科學家。

三位科學家解決了生物學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是如何完整複製並避免自身退化的?他們發現,奧妙在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他們發現,只要重新激活端粒酶,就能夠使老化的細胞 「返老還童」,繼續分裂下去。端粒酶因而引發了製造「長生不老藥」的憧憬。

「長生不老」,是古往今來的最大願望。秦始皇為此派人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去尋藥,亞歷山大大帝也曾為此去尋找「青春之泉」。但我相信,不管醫學有多大進步,這始終是奢想而已。這個世界矚目都是「老不死」,是好事嗎?事實也不可能,有始必有終是宇宙的鐵律。有始無終,最終也是終,因為「無終」最終會扼殺「始」──生命之始,結果一切滅絕。

關於端粒與端粒酶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隨着有關研究深入,科學家發現讓端粒無限分裂下去,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端粒酶其實有如雙刃劍,有正反兩面作用,既能幫助維持端粒的長度而減緩細胞老化,但也會因為過度活躍而導致細胞分裂失調而形成腫瘤。這正中了中國一句古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不過,有關發現的適當應用,一定可以給人們帶來好處,我們甚至不必等待「長生不老藥」的生產,就有所得益。《紐約時報》記者曾經向其中一名得獎者Elizabeth Blackburn 提出一個問題:端粒長度和人的精神壓力有關係嗎?人們都總能觀察到,經受強大精神壓力的人都疲勞、憔悴。

Elizabeth Blackburn的答案是肯定的。她說:「我在實驗室裏發現,人的心理壓力確實會加快細胞的老化,這從染色體末端即端粒的損耗程度上可以看出來。」

Elizabeth Blackburn幾年前與專門研究長期精神壓力問題的心理學家艾麗莎.愛佩爾博士座談時,對方就問過她同樣的問題。於是,兩人進行了這樣的實驗:把一批做媽媽的女子分成兩組,一組女子的孩子身體健康、正常,另一組的孩子患有慢性病。結果發現,那組要照顧慢性病孩子的女子,在這方面花的時間越長,端粒酶水平就越低,端粒越短。

Elizabeth Blackburn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清清楚楚地看到非遺傳因素所帶來的因果關係。基因對端粒酶水平起到一定作用,但這個實驗所觀察的並非基因的問題,而完全是身體以外的因素對身體帶來的影響,結果影響到端粒的自我修復水平。」她說,那些需要照料癡呆性丈夫的女子也有類似情況。這一點,《起搏器,傷透了父親的心》一文也提到了。

她還說到,大腦不僅會直接把某些神經信號發送到心臟和其他內臟,還會送給體內的免疫器官,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經常保持平常心的養生之道,因此得到最新的科學研究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