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故事,不知在落後地區發生過多少次,我們也不知多少回對村夫野婦的愚昧無知搖過頭。以前讀魯迅筆下祥林嫂的故事、人血饅頭的故事,覺得像天方夜談,不可思議。想不到,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身邊──在國際大都會的香港,竟然也會發生。
只要把上述的故事的背景改為香港,把病人改為打了豬流感疫苗的孕婦、老人,把村民改為香港市民,故事就一樣了。我唯一希望不同的是,我們不要寧死把醫生哄走,把疫苗報廢。但別有用心的人是誰?
在小山村裡,可能是本來把持治病大權的傳統醫師、巫師……。而在香港,真不幸,竟是「輿論先鋒」的傳媒。
曾幾何時,傳媒都是有志於開風氣、牖民智、揚正抑邪之士經營的。如今,報業老闆都「名正言順」地把報紙視為商品了。本來,在一個商業社會中,傳媒難免要有商業考慮,報紙確也有商品性質;但經營者若真箇把報章當作商品經營,而置其教化職志不顧,報章就從可親可愛可讀,變成可厭可憎可惡了。
注射豬流感疫苗的風險有多大,其實是很簡單易明的事,只要有點常識,有點數學頭腦,有點邏輯思維能力,就心中有數。自己計算一下,前後衡量一下,就知道高風險者打針比不打針保險得多。這是對一般市民而言的。傳媒工作者掌握「輿論公器」,應當比一般讀者高明,而且時刻要掂量手中「公器」的分量輕重,不可妄言。古時王帝得常記「君無戲言」,言必謹慎。記者以前被捧為「無冕王帝」是過分抬舉了,但「無戲言」的戒律則應如王帝常記。起碼也該常念「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吧?
看到某些報章把打了針的高齡孕婦保不住胎兒的消息,以「雞乸咁大隻字」在頭版頭條標出「胎死複中」來,矚目驚心,我就暗罵,傳媒的良心哪裡去了。這是故意的誤導。報章老總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報道的完全是事實。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簡單地把前後發生的事(先打針,後胎兒死亡)當作因果關係處理,給人錯誤的印象,製造不正確的心理陰影。吉巴氏症等等,恐嚇讀者的手法也一樣。
對於有常識的人,這樣的手法很拙劣,只會暴露此等傳媒人之可恥。可是事實證明,這樣的恐嚇很見效,打預防針的診所馬上就門可羅雀了。我聽一位醫生訴苦說:一瓶疫苗可以抽出針藥打八針,一開封就只能保存約一星期;他有一瓶疫苗只打了一針,就遇上羊群恐慌,沒有人打針了,餘下的七劑疫苗眼看就要報廢;最後,為免浪費金錢又浪費資源,實行免費「益街坊」,才使疫苗發揮應有作用。
這次事件除暴露了傳媒譁眾取寵之用心卑劣,也暴露了香港人的無知。連醫護人員也帶頭抗拒疫苗,夫復何言? 這使人以為香港至今還是小漁村。
**
可參考美國WebMD網頁「H1N1豬流感疫苗安全嗎?」的答問:
http://www.webmd.com/cold-and-flu/features/is-the-h1n1-swine-flu-vaccine-safe
- 二零零九年的H1N1疫苗安全嗎?
- 二零零九年的H1N1疫苗是不是太新以致不值得信賴?
- 我為什麼要相信政府科學家關於豬流感疫苗的解釋?
- H1N1疫苗是不是含有thimerosal (一種含有水銀的防腐劑)?
- 既然一九七六年的豬流感疫苗不安全,我為什麼要信任新的疫苗?
- 我們知道藥廠放了些什麼到豬流感疫苗裡去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