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香格里拉歌舞,欠了虔誠

「香格里拉」的名字越來越得被人濫用。上星期五去看了一場以之為名的藏族歌舞演出,再次感到這個名字給蒙塵了。

香格里拉出自作家James Hilton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是指西藏境內一個神秘的「世外桃源」,那裡不但景色優美,而且與世無爭,裡面的人都長不老。這自然是虛構的,就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杳不可尋。可是世人在對現實社會諸多不滿之下,總希望有香格里拉、桃花源這樣的空中樓閣可以寄托夢想。於是大陸不知弄出了多少桃花源,雲南也把中甸正式命名為香格里拉。

中甸是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首府,迪慶自治州的民族歌舞團的一台演出以「香格里拉」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喜愛中國少數民族歌舞、音樂,也就買了票捧場。賣票時其實是有猶豫的,因為過去看過類似的演出很失望。年前,西藏歌舞團來演出,來頭更大,同樣覺得不如理想。很不幸,這一次還是看不到高水平的表演。

這樣的歌舞匯演的節目編排都類同,就是以群舞為主,分男的女的,按團的實力會有獨舞或雙人舞,之間加插歌唱節目,或者器樂表演。這樣的一台節目看似很豐富,但也往往一般化,總之搞得熱熱鬧鬧。這大概足以滿足內地的表演市場需求,但「出埠」到香港來表演,就不成了。

迪慶歌舞團屬於省內自治州的一級,財力看來有限,甚至顯得寒磣。三個背景布幕已夠簡陋,一個還在當中有很大的修補過的裂縫,在頂燈照射下,疤痕畢現,很刺眼。服裝道具自然也難求精美。

不過這還是次要的,要害是群舞都一般化,都是所謂表現生活的內容,停留於在要重現美好生活的層次,欠缺內涵的提升。舞者看來也跳不出勁來,只管跳出不同動作、圖形。對細節的要求相當馬虎,給人的感覺是熱鬧有餘,精神不足,整齊度低。單以動作的整齊和嚴格來說,與月前來港演出的韓國國立舞俑團,相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其中有一個男女雙人舞《情卦》,讓我坐直了身子去欣賞。果然是不一般,小提琴與鋼琴的配樂,就比其他主要靠電子琴的配樂認真多了。可是當我以為兩位舞者剛跳完了引子部分要有所發展時,兩人已翩然退入後台了。

全場最值得擊節讚嘆的,只有壓軸的香格里拉組合四人無伴奏合唱,演出山歌《月夜》。四個大漢子的音域寬弘,低音處像四把倍大提琴,高音處如直鑽雲宵的仙鶴。大軸的群舞《鼓魂》也是各個群舞中最好的,好在擊鼓的、跳舞的都真正融進去了,跳出了精神、意境。

大凡舞台表演,最能感動人的就是精神、意境,在原始的歌舞、音樂中,這往往是入魔的忘我狀態,表演者甚至能把觀眾也帶進那種狀態去。高明的創作,從一開始就努力賦予作品精神、意境上的內涵,而不限於追求生活的重現。西藏歌舞其實最有利於這樣路線的創作,因為那裡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宗教與生活難分,精神與物質難分。能把那份對宗教、生活、大自然的虔誠融入藝術創作中,一定會很動人。以前也看過個別這樣的舞蹈表演,儘管也不很理想,而「香格里拉」這台演出卻是距離這樣的虔誠太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