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 星期五

曾灶財「墨寶」與「病態」審美觀

纏足──典型的病態審美觀產物

很多東西,一旦被罩上了藝術、科學、大師等等光環,就會使人目眩,昏昏然不知所向,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甚至失去理性。但如果你清醒一些,只是憑常識就可以判斷好壞與是非,不必聽信權威者的話,不必扮有高級審美眼光。

有時,你是會不由自主地被人誤導、鎮懾的。最近去旅行,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事。

那次,到了某市,在朋友的安排下去參加一個飯局,在座的都是朋友的朋友,在那個小城中,算是名士吧,有市裡的高級官員,有酒店、酒樓的老闆,有被稱為大師的佛門弟子,有書法家、畫家。他們經常有雅集,談天說地,輔以茶煙酒,待至興濃,就揮筆縱懷。

飯局就在那位酒樓老闆的酒樓裡,吃過飯的餘興節目,是一伙人到老闆偌大的辦公室去,繼續茶煙酒加「吹水」。辦公室是個雅緻的套間,客廳擺放了一張大大的硬木書案,上面鋪上畫氈,筆、墨、硯、紙齊備。落座後,還焚起了檀香。在香港,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辦公室?我對茶與酒都沒有特別嗜好,對煙更是抗拒,也不善滔滔放言,廁身其間,其實很不自在。

有人起來揮毫了,我抱着學習的心態觀看,卻才發現被尊稱為「大師」的不外如是。到朋友慫恿我也露一手時,我就放膽寫了。後又在在座一些人的要求下,寫了好幾幅橫披,都是一尺見方的大字。老實說,我從來沒有寫過這麼多這麼大的字。

離開時,朋友很高興地說,感謝我給他在家鄉朋友面前贏了面子。

我的最大感受則是,更知道不要被別人的頭銜嚇倒,要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實力。

對是不是要奉曾灶財的字為「墨寶」,是同樣的問題。我認為,用最基本的審美眼光去看好了。我相信,人的審美標準,是可以訓練、改變的,但不要失去最基本的審美本能。

內地古董收藏家馬未都說,人的審美有四個層次,第一是艷俗,是最普羅的審美觀,農村大紅大綠的那種;第二是含蓄,唐詩宋詞是代表;第三是矯情,現代藝術是代表,如畢加索的畫,就是要讓你看不懂;第四是病態,纏足最典型,金魚、哈巴狗、林黛玉、賈寶玉受人喜愛都因為病態,古代文人還喜愛病梅。如果四個層次像金字塔的話,好「俗艷」的人最多,好「病態」的人最少。但奇怪的是,病態的東西有時會在塔尖上像火山般噴發,「火山灰」落到金字塔下層,使艷俗的普羅大眾也受到感染而病態起來,使病態美通俗化成為流行病。纏足因此曾經大流行,愛黛玉、寶玉也不是高雅者的專利,養金魚、哈巴狗就更不用說了。

視曾灶財的字為墨寶,就很病態,而且是神經病的病態。高階人士這種病態審美的追求,是中外皆然的,梵高的畫受追捧,就是很好的例子。令人擔心的是,這種病態癖會像古代纏足的傳染開去。假若社會真箇以「曾體」為美,就太不幸了。

我忽然想到,既然某些人那麼鍾意「九龍皇帝」的「墨寶」,何不把街頭尚存的「墨寶」都剥下來公開拍賣?去年,某攝影師一幅用曾灶財的字和他在街頭「創作」時的照片拼合而成的照片拍賣,據說賣到二十多萬元。那麼他的真蹟會更值錢吧?賣掉這些字既可整潔市容,又可增加庫房收入,豈不兩全其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