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完美不可得,始終有遺憾

經常會有朋友傳來一些網上流傳的圖輯,多數是生活體驗的感言,配上很精美的照片,真是賞心而悅目。有時,圖輯最後會附上一句,鼓勵你收到後再在網上傳播開去,說是如果有一天圖輯再回到你郵箱裡,就表示它在朋友間有了一個「圓滿」的旅程,於是你也享到「圓滿」。

這樣的事情的確發生過,同樣內容的東西,一段時間後又收到了。我不會有「圓滿」的感覺,而認為這多半是這個圖輯在網上太受歡迎了,於是有不同的朋友收到,又把它傳過來了。從內容和文字可以發覺,這樣的東西很多在台灣發其端;台灣人似乎比香港人多點感性,文字也多些文藝腔,也喜歡拿出來與朋友分享。

不過,現實生活中也實在不乏這種在人生中漂泊多年後,朋友偶然互相重遇上,或者發覺彼此有互相認識的朋友這樣的事情,彼此的關係網於是在人海中連接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圈。

前天下班後與一位相識幾十年但彼此沒有多來往的朋友相聚,一說起來,原來這段日子之中,曾交上了彼此認識的朋友,有在香港的,有在海外的,雖然算起來是很自然的事,但仍然覺得奇妙。

我知道這樣一件真人真事:朋友的父母從廣州移民到了三藩市,因為不甘寂寞,到了老人中心學英文,「過過日神」,打發時間。老人在班中認識一位年歲相若的老婆婆,交談起來,原來都是廣州去的;再了解,還曾經住在同一個區;一路聊下去,兩條本來看似毫不相干的人生路線越來越靠近,最後竟然接上了。老婆婆竟然是朋友小學時的老師。這位在彼邦安享晚年的老師於是與一批在香港的學生重新接上了頭,完成人生過程中一個小圓滿。

我與那位朋友相聚時還聊到了日前在這裡提到的龔自珍的一首詩,裡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是「百事翻從缺陷好」,詩句的真正意思是叫人不要太執着於追求圓滿。中國的傳統智慧經常提醒人,物極必反,月圓即缺。所謂「亂極則治,暗極則光,天之道也」。反之亦然。

很多人愛標榜自己是完美主義者,萬事要追求完美、圓滿,擇善固執,不完美、不圓滿不罷休。據我自己的經驗,這樣的精神很可貴,但實際上不可為,因為所有完美都是相對而言的,不可以絕對化,你永遠追求不到真正的完美。

我經常發現,對某個事物是不是完美的判斷,過一陣子就不同了。譬如寫好一首詩,修改又修改,認為改好了,擱下了筆。到第二天一覺醒來,一看就不對勁了,不改不行。如是者修改可以無休無止,有時會在改了一遍又一遍後,回到最初的版本去。文章也是這樣,文章寫成,不管任何時候再看一篇,都發覺有可刪改的地方。有些是對錯問題,有些純粹是感覺問題。

寫字更加是這樣。我在城裡有很大的題字,你一定以為我看到自已的題字會很有滿足感。滿足感是有的──最初的時候,之後就會越看越覺得不足,覺得不完美。日子長了,識見長了,看到自己的題字都越加會這樣。要寫題字時,常常會反複的寫,拿出最好的,但最後仍然會遺憾。完美始終像騾子鼻尖前的胡蘿蔔,永遠都止於追求而不可以真正嘗到箇中滋味。然而,這個過程不乏樂趣,這樂趣可能正是你最值得追求。

「百事翻從缺陷好」,不只是對自己的安慰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