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令人傾倒的朗誦

濮存昕在歌倫比亞大學演講

古人愛吟詩。吟詩據說不同於普通的唸詩,有特別的方式方法,屬於唱詠。早些年到麗江旅行,去聽了被稱為文化活化石的麗江古樂團演出,其中一個節目,是由一位老先生以據說保存了幾百年前古風的方式吟哦古詩。聲調,以當今的耳朵聽來,很古怪,是一種唱詠,捉摸不出其中有什麼規律。

古詩的吟誦很重要,它不只是書面、讓人閱讀的文字,而是應誦而為聲的文字,就像音樂一樣,情動於中而形於外。所以古詩很重視字的音調,有格律以讓平聲仄聲錯雜相間,增加音調的美感。

可惜的是,古人吟哦的方法已近乎失傳,詩之美,也因而失去不少。

昨天讀到一篇文章,從葉嘉瑩的詩詞演講,談到內地話劇演員濮存昕在美國的講學,提到濮存昕朗誦李白的《將進酒》,「他那標準而清晰的發音吐字,抑揚頓挫的精心設計,悲愁豪爽之情的投入,使這首詞之美達到了極致……」。

我很喜歡濮存昕。我唯一看過他完整演出的,好像就只有《茶館》,是在人民藝術劇院到香港演出的時候看的。其餘,就只是偶爾在電視上看到一些他表演的片斷。他是真正的表演藝術家,不應歸類為活劇演員或什麼演員。他是話劇舞台出身的,目前是人民藝術劇院的副院長,可是他的表演──包括他在北京的奧運公益廣告中的「表演」──絲毫沒有話劇表演和內地演員習見的誇張、外露,反而非常的收斂,道白如說家常話,但每一個字都拿捏得準確到位。

讀到那篇文章後,我到網上去搜尋濮存昕的朗誦,果然有收穫,有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還有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唸的李白《將進酒》。

很多人對朗誦有抗拒,因為會覺得太矯揉造作。習見的朗誦的確有這樣的毛病,而且很平板,千篇一律,缺少變化──音色、節奏、強弱、情緒的變化。其實好的朗誦可以比唱歌還動人,你聽聽濮存昕的朗誦,應該對朗誦有改觀。

他讀《再別康橋》是在一個小場合,就好像在你耳邊唸詩一樣,沒有絲毫表演成分,但他又分明是站在大家的面前伴着音樂「表演」,語氣、節奏、音色、音量都恰到好處,即使看着youtube,我亦陶然若醉。

《念奴嬌》是舞台表演,他沒有出鏡,只靠聲音演出,處理有所不同,多了對舞台效果的追求。他的朗誦之後,有女聲獨唱的《念奴嬌》,不妨感受一下兩者感染力的不同。《再別康橋》也有多個網上歌唱版本,也不妨對比。我自己的感覺是,濮存昕的朗誦更得兩詩的神韻,更耐人尋味。

濮存昕的朗誦,是一種很自信的朗誦,變化很多,但都自然流露,不會為了追求效果而聲色俱厲、劍拔弩張,很少靠高、強的聲線去營造高潮。他對節奏的掌握(所謂timing)尤其到家。《再別康橋》最後一句完了,仍然控制著節奏,讓聽眾有足夠的時間回過神來。

對於這樣的朗誦,我只有兩個字:傾倒。

**
濮存昕,再別康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CK3dmIOpsE
濮存昕,赤壁懷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gl2D6tG5Q&feature=relat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