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潮州太平街與開元寺

 太平街的牌坊
我不是潮州人,對潮州的認識也不多,對於順路再到潮州走一走,我是喜歡的,可以多了解一下潮州文化,也可以吃吃著名的潮州美食。

香港很多潮州人,潮州食品隨時吃得到,「打冷」是所有香港人都試過的,潮州音樂也偶爾會聽到。但我相信,如是不是潮州人,會很難深入了解潮州,因為不易聽懂潮州話。廣州、潮州都在廣東,相距不遠,可是兩種方言差距很大,廣州話是中國七大方言之一,而潮州話屬於閩方言,各屬不同的方言系統。對於我,潮州話仿如外語,完全聽不懂。潮州話原來與廣州話一樣,有自己的字典,可見其獨特性。

我們到潮州的時間失了預算,原因是饒平縣境內幾十公里的路段都在修路,而且修路的管理完全沒有章法可言,所有路段都翻起來,不管你的汽車走得多不方便,我們在潮州住下來時,已過了晚飯時候。這沒有所謂,反正潮州的夜市很熱鬧,「大排檔」很多。可惜的是,我們逛了很久,都沒法找到一檔我們認為可以吃潮州菜的地方。這裡可以找到吃生滖粥、雞煲、野味、火窩的,就是沒法找到「打冷」的,沒有香港式的潮州菜館。這一頓,是糊亂的吃了算,只有閩南風味的煎蠔餅,算有地道風味。

開元寺的大雄寶殿
第二天早上,吃的是廣式點心,幸好有蠔仔粥,蠔仔肥美,小小一窩,精緻而鮮美。

潮州市內有很多名勝古跡,不少是潮州人的驕傲,例如太平街、開元寺、廣濟橋、韓文公祠,都很值得一遊。我們短短幾小時內走了一遍。

太平街可以說是潮州人展示祖先威水史的一條街,不長的一條騎樓街裡,牌坊一座接一座,據說有四十幾座,都是在科舉取士時代潮州人高中了,回鄉光宗耀祖而建的。這充分顯示了潮州人歷來對讀書入仕的重視。根據資料,從唐太宗開科取士,潮州就有進士出現。韓愈貶潮後,潮州文風更蔚然興起,至宋更盛。終宋一代,潮州中進士者多達172人,其中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年)一科連捷九人,更是轟動一時。明代得進士也有160人。太平街留下幾十座排坊,其實遠遠未能全面反映潮州人好文重學的傳統。

每塊菩提葉都好像鑲着金邊
太平街正在全面番新,樓房重修,牌坊也新舊結合重新豎立,店鋪配合出售着有文化特色的商品。過一段時間,這裡會煥然一新。但要真正懷舊,要到旁邊的老街去,很多以為已消失的舊日生活用品,竟然還在出售,例如秤、紅泥小火爐、曱甴籠等。

中國的古寺院很多,只是很少可以感受到開元寺那種沉穩安祥的氣象。開元寺並不大,進門走過四大金剛殿,再過去就是大雄寶殿了,不像很多寺廟有重重菩薩寶殿。然而你未踏上大雄寶殿,前面左古對稱植着兩株濃蔭蒼蒼的菩提樹的庭院,已把你可能煩躁的心平伏下來了。

知道這是什麼嗎?──曱甴籠也
兩棵樹不知是什麼時候栽下的,枝繁葉茂,葱蘢蒼鬰,比睜眼豎眉的四大金剛,更威武而祥和地護衛着不遠之外的大雄寶殿。從樹下望過去,寶殿沒有金碧輝煌的華麗,台階都帶着風雨侵蝕的斑駁,一派厚重。歷史古剎的莊嚴,仿佛伸手可觸。如若不信,走過右邊的門洞,到新建的千手觀音殿一對比就知道。華美的精雕細琢,無論如何營造不出歲月磨洗出來的莊嚴和歷史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