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斑銅牛雕 |
牛刻苦耐勞,體強力大,慣於默默地作出巨大貢獻,「吃的是草,搾出來的是奶」; 可是會執拗,有牛脾氣,不易馴服。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牛兩面性的絕佳寫照。
在北方一些方言中,牛可作描容詞。「牛人」不是執拗的犟人,而是某方面本領大、實力強的佼佼者。是以,「很牛」是褒義詞,牛氣可以沖天,可以轉乾坤。
內地的科普公眾號「地球研究所」日前發表《中國牛,是真牛》一文,用照片、字形、圖畫、圖表等等,介紹了牛在中華大地和中華文明中作出的巨大貢獻,知識含量豐富,非常值得細讀。
牛年,平安是福 |
文中提到,普通牛可能早在5500年前就傳入中原;晚至4500年前左右傳入,有充分證據。一個證據是「牛」字,早在商代就見諸甲骨文,它形象地畫出牛的兩角、兩耳和頭部。中華文明號稱的五千年歷史,堪稱就是一部人與牛的關係史。
漢字有不少以「牛」作偏旁的字,都與牛有關,或源自牛的養殖。例如牝、牡,以單字分指雌牛雄牛。漢字逐漸多用雙字詞之後,這兩字已少用。英文則慣於以單字分雌雄,於是牛年該怎麼說就有點麻煩,是The Year of Ox? 還是The Year of Cow? 還是The Year of Bull? 其中以 Ox 較普遍。
這其實有問題。查查字典可知,ox 是公牛,而且是閹割了的公牛。牛年是「太監牛之年 」?「大吉利事」啦。 Cow 是母牛,是專門為人們產奶的奶牛。在男性意識為主導的社會,不會說 The Year of Cow。Bull 是公牛,說 The Year of Bull,可能又會被指「政治不正確」,言論自由受限制。
近年女性主義(feminism)盛行,歐美連飲食都要提防一不小心被指歧視雌性(female) ── 不是女性,那是限於人類的概念。美國女星 Natalie Portman (娜塔拉.波特曼,曾以演出《黑天鵝》得過奧斯卡金像獎)近年積極提倡素食,連雞蛋、牛奶都不吃。去年她在洛杉磯向一萬六千名大學生推廣素食,說不吃雞蛋、牛奶是因為那是「對雌性動物的剝削」,不公平。
在中國古代,牛的地位特殊,只有天子一級才能以牛作祭品,平民不可殺牛。如今吃牛肉飲牛奶已普遍,內地近年的牛肉牛奶銷量猛漲。但多飲牛奶(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飲三杯)是否真的那麼好? 這大有爭議。對於嬰兒,母乳更好則是共識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