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在中美之間,日本如何抉擇

日本發生九級大地震之後,不少人提出了日本今後何去何從的問題。一場大災難可能使人一蹶不振,也可以使人闖出新路來。日本報章曾因此提出:日本正面臨轉捩點。九級大地震引發的三重災難還未過去,日本朝野也還在思考着何去何從。今日的英國《金融時報》上,一篇文章就此提出了一個觀點:日本借助中國才能復蘇。這是文章的中文版題目,而鍵入英文版一看,題目直白得多:Tokyo has no option but to cleave to China,翻譯成中文應當是:東京除了靠中國別無選擇。

文章的作者是《朝日新聞》前主編船橋洋一。他說:「世界歷史充分證明,危機可能孕育着機遇。」日本的危機自然也一樣。他最近在東京的一個晚宴上,發覺日本商界的資深領袖就日本的復蘇──乃至復興──提出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設想:即現在是日本告別過去、靠攏中國的時刻。

他說到具體的例子:一位高管在晚宴上說,他企業的供應鏈已經中斷,現在除了擴張自己在中國的業務和出口基地之外已別無選擇。他還力勸自己的零部件供應商轉移至中國,因為它們在日本的部分工廠已摧毀了。另一位高管附和道:「他說的沒錯。日本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確實是一大障礙。為了企業的生存,你必須保持穩定的生產,而擴大在華業務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之一——無論你喜歡與否。」

不過他知道,這樣的主張目前在日本仍然屬禁忌,那些企業高管在談到將生產和研發轉移至中國時,因而都小心翼翼,避免提到「中國」兩個字。

之所以這麼謹慎,與日本近年的政治大環境有關。

隨着中國經濟迅速崛起,日本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日趨緊密,可是這也引起了日本朝野憂心忡忡。中國的崛起是在日本經濟走下坡並且長期振興乏力的同時出現的,此消彼長更加助長了日本人的不安。國際間的「中國威脅論」不斷冒起,常常以日本為濫觴。日本政壇右翼勢力借此不斷興風作浪,形成了不可忽視的興起。

這大環境更加重要的另一面,在外部,就是美國為圍堵中國興起而在近年積極拉攏日本。美日之間本來就有美日安保同盟,這是美國戰後為對抗前蘇聯,而培殖日本右翼力量的產物。冷戰結束後,美國仍舊以冷戰思維看待中國的崛起,到近年把美日安保同盟升級,重點是把台灣問題列為所謂「戰略目標」。這擺明是針對中國而作的。日本右翼氣熖日漸囂張,這是主要原因。

可是這明顯有違日本的經濟利益,作為「經濟動物」的日本企業家一定看得到與當前最興旺的中國市場過不去有什麼弊端,而同與也在走下坡路的美國緊緊綑綁在一起又有多大實惠。當美國爆發了金融海嘯,日本又爆發了三重災難後,情況就更明顯了。

要日本從依附美國轉而借助中國,是個一百八十度的戰略轉向,談何容易。船橋洋一也不敢樂觀。但他指出:「從歷史角度來看,日本若向中國靠攏,與它當年在太平洋戰爭後的復蘇復興軌跡沒有什麽不同。」他說,當年,日本靠與美國建立新的經濟聯繫而點燃了復蘇復興的火花;而這這一次,火花必須來自中國引擎。

要啟動這樣的大轉變,日本得有一位有足夠魄力與才能的政治家才行。日本當前有這樣的人物嗎?看不見。

**
船橋洋一文章: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86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