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八股文,影響「子弟書」

為說說八股文,翻出了啟功的《漢語現象論叢》一書重讀。這本書收錄的文章只有八篇,談的都是古文中的語文問題,包括古代詩歌駢文的語法問題、文言文中的各種問題、詩文中的聲律、八股文問題等等。此外,還談到清代一種已消失的說唱藝術──子弟書。欣賞它的人,從中看到八股文的影響。

據啟功的介紹,子弟書是北方的說唱文學,篇幅可長可短,比南方的評彈簡潔細膩,句式靈活而不失古典詩歌的傳統特色。它的唱詞,清代、民初有各種民間抄本流傳,鄭振鐸早年編《世界文庫》,也曾收入其中一些精品。

在曲藝圈子裡,「子弟」是相對職業藝人而言的,類似後來的「票友」。這些子弟比職業藝人有文化,但舊學的程度不深,而陷進框子也不深。他們寫出的子弟書,半文不白,典故不多,形成一種通俗而又新鮮的風格。這與珠江三角洲的南音有點相似,南音的唱本有文化程度不高的職業藝人的創作,也有不少屬於留連廣州珠江上花艇的文人的作品,行文用字講究。

啟功在文中分析它的文字特色說:「子弟書以七言律句為基調,以其他的長短碎句為襯塾,伸縮自如,沒有受字數約束的句子,也就沒有受句式約束的思想感情。……把五言、七言句子變得有如煙雲舒捲,幻化無方了。……不必用很多『啊』、『哦』來烘托,才夠詩的氣氛;節約版面,也不必用階梯式的寫法,才形成詩的形式;密詠恬吟,更不必用大力高聲,才合朗誦腔調。」

試摘抄子弟書《憶真妃》(擬唐明皇憶楊貴妃)部分文字如下:

劍閣中,有懷不寐(原文如此)的唐天子,
聽窗兒外,不住的叮咚作響聲。
……
灑窗欞,點點敲人心欲碎,
搖落木,聲聲使我夢難成。
鐺鎯鎯,驚魂響自檐前起,
冰涼涼,徹骨寒從被底生。
孤燈兒,照我人單影,
雨夜兒,同誰話五更。
怎孤眠,豈是孤眠未慣,
慟泉下,有孤眠和我同。
從古來,巫山曾入襄王夢,
我何以,欲夢卿時夢不成。
……
悔不該,兵權錯付卿乾子,
悔不該,國事全憑你令兄。
細思量,都是奸賊他誤國,
真冤枉,偏說妃子你傾城。
……
可憐你,香魂一縷即風散,
致使我,血淚千行似雨傾。
……
最傷心,一年一度梨花放,
從今後,一見梨花一慘情。
……
那窗兒外,鈴聲兒斷續,雨聲兒更緊,
房兒內,殘燈兒半滅,冷榻兒如冰。
柔腸兒,九轉百結,結結欲斷,
淚珠兒,千行萬點,點點通紅。
……
一抄便抄了許多。那麼,這些都與八股文有何關係?

啟功所得的印本,前面有署名隆文寫的序云:「余卒讀之,純是八股法為之,以史遷筆,運熊、劉之氣,來龍去脈,無不清真,而出落處,更屬井井。到於意思新奇,字字典雅,又其餘事。」

啟功則在文章「子弟書與八股文」一節中說:「它(八股文)的邏輯周延,推理精密,一個題必須從各面說深說透,這種種文筆的技巧,則又是讀過八股的人所共見的。作子弟書的人,生在科舉考試用八股文的時代,必都學作過八股文,也是可以想見的。但子弟書不並不等於八股文,運用八股文的某些技巧,也並並不等於作八股文,這也是不言而喻的。清代中期學者焦循,曾因八股文代題中人物說話,把八股文比做戲劇;還有人作不好八股,因讀《牡丹亭》而文筆大進,這也是八股技巧與戲曲有關的旁證。」

要今天的大學新聞系給學生講講八股文,可能要求過分了,因為老師也未必讀過。從事新聞或其他寫作的,若果「筆思進取」,則不妨找些來讀讀。

(也說八股,三之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