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三次工業革命的分野

羅伯特.哥頓在TED演講
哥頓二零一二年發表過一篇題為《美國經濟成長結束了嗎?》(Is U.S. Economic Growth Over?)的論文,指出自從大約一七五零年開始的工業革命(IR)可以分為三次革命。第一次(IR #1)發生在一七五零年至一八三零年,由蒸汽機和鐵路運輸帶動;第二次(IR #2)自一八七零年至一九零零年,由電力、內燃機、自來水、抽水馬桶、現代通訊、娛樂事業、化學產品、石油產品帶動;第三次(IR #3)由一九六零年開始至今,由電腦、互聯網、流動電話帶動。

其中涉及五方面的重大發明,即電力、公共衛生.化學與醫藥、內燃機、現代通訊。它們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容,大大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質素,現代社會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美國的生產率自一八九零年至一九七二年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源自這些發明。一旦這些發明進一步催生的飛機、空調機、州際高速公路等都廣泛應用了,自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九六年,生產率的提高就大不如前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因而比其餘兩次工業革命都重要。

正在發生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一連串神奇的高科技電子通訊產品,影響難道不及那些古老發明?哥頓認為,IT革命對人類社會的整體影響不如以上的五方面發明。從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四年,第三次工業革命對生產率的推動是短暫地的。

這是克魯格曼也同意的,他認為這五方面發明帶來的社會變化才叫真正的變革,美國都市生活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就進入到現代社會,家家戶戶有抽水馬桶、煤氣灶、電燈、雪櫃、電話。此後的發明對生活帶來的變化,遠遠無法相比。沒有了手機可能會使一些人不知所措,但影響決不會大過沒有了抽水馬桶,沒有了煤氣爐、電力、雪櫃等。

哥頓曾在TED的演講中用以下抉擇讓聽眾比較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性。A:擁有二零零七年之前的一切發明,但不包括「唉瘋」;B:擁有二零零七年之後的一切發明,但不包括抽水馬桶。你怎麼抉擇?

哥頓認為,美國儘管在互聯網時代有長足進步,但創新與生產率的提升只能保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四十年的速度,而這只及此前半個世紀的三分之一。他說,《美國經濟成長的興衰》一書的最後結論是,「今天的年輕人不必旨望如此前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各代人一樣,可以在生活水平上比上一輩翻一番。」

值得擔心的不止於此。哥頓列舉了六大不利於美國經濟可以繼續成長的因素:人口老化與勞動力下降,教育問題,貧富兩極化,全球化,能源與環境,私人與政府債務龐大負擔。他指出,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除百分之一富人以外的百分之九十九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長2%;但未來數十年的增長率預料幾及於零 ── 不到 0.5%。

誰也沒有預測本來的神奇水晶球。對於哥頓的「批命」,克魯格曼不完全同意,但認「確有可能」(a definite maybe)。

(美國興衰大辯論,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