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不如說的輕鬆,你能不能「踎」大排檔? |
這與年齡有關,隨着年齡增長,踎越來越成問題。拍集體大合照時,因為人太多了,攝影師要求年輕的到前排蹲下時,可不要隨便拍拍胸脯走上前排以示「後生」。
造成困難又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關節問題,二是肌肉問題。
涉及的關節有三個:踝、膝、髖,各由骨、軟骨、韌帶、肌肉緊密相連而成,如果關節的柔韌性下降,或受到損傷,或支撐力量下降,關節的屈伸能力自然受影響。近年的健身運動增加了不少與拉筋有關的項目,例如瑜珈,有的乾脆就叫拉筋。我最近才知道,有專門供拉筋用的拉筋凳。登入淘寶,可以找到很多大同小異的款式。坊間有個「筋長一分,命長十年」的說法。不必把這當真,但把身體不同部位的筋腱拉鬆,保持身體的靈活性,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剛從大學物理治療教席上退下來的朋友多年前就對我告誡說,隨着年齡大了,要多做拉筋運動,保持身體的靈活性,以加強平衡力,防止不必要的跌傷。
以上三個關節中,膝關節最複雜,要承受的負荷也最大。你超重一公斤,膝蓋就得多承受六公斤重量。它卻又最欠靈活性,只能向後屈伸,左右旋轉的能力非常有限。你要做轉身動作,主要靠足踝和腰、髖關節。假若這些關節都欠靈活,又不掌握動作要領,膝蓋就容易受傷。
不少人打太極拳因此弄傷膝蓋,因為不知道任何時候膝蓋都要與腳尖方向一致。譬如起手式,開步與肩齊寬之後,兩膝其實分別約指向11點和1點的方向,左右腳尖因此也要微微向外,而不是排成11字。身體轉向時要做好撇腳動作,通過兩腳之間的重心轉移,由非重心腳(虛腳)以腳跟或腳尖着地轉向。轉向又應先由腰、髖帶動。
膝蓋會有本身的毛病,但膝蓋不靈、疼痛、無力,卻未必是膝蓋本身的問題。膝蓋要承受重量,而讓下肢活動起來的是肌肉,主要是臀部的臀肌和大腿的四頭股,都是複雜的肌肉群。假若身體隨着年齡增長而加磅(主要是脂肪),另一方面又由於缺少運動和年長而肌肉收縮,膝蓋就會越來越不勝負荷。何況,還有骨質流失問題?
可見,要通過適當的運動去加強臀肌和四頭肌,你才能有力地站起來,否則,有健康的膝蓋也沒有用。
網上有人就此現身說法,談到自己多年來有所謂「跑者之膝」(runner’s knee)問題,而在醫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下,毛病總是纏身。這位女作者於是自己去深入研究,從加強支撐膝蓋的臀肌與四頭肌入手,不但膝蓋不痛了,而且讓下圍的線條更漂亮。
加強下肢肌肉的鍛練不難,例如下蹲起立(慢速,約一分鐘三次),難在堅持。更簡單的是,站着,盡力蹬緊兩腿,提肛,保持若干秒,能做多少次做多少次,擦牙時可同時做。走樓梯、登山也可以。
**
參考文章:What Your Doctor Isn’t Telling You About Runners Knee And Chronic Knee Pain (And The 5 Keys to Fixing It)
http://modernhealthmonk.com/ultimate-guide-to-chronic-knee-pain-runners-kn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