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陶罌蓋 寄閑情

南乳罌蓋仿漢瓦當
內地有不少傳統食品用陶罌承裝,例如冬菜、南乳(紅腐乳)等。陶罌呈不同型狀,造型都很古樸。有鼓型的(有高有扁),有方型的。有的還附上四隻耳,不知道設計作什麼用途,用來栽種吊蘭之類植物掛起來會很好看。這些陶罌上有不同的釉色,都是或深或淺的棕褐色,放在案頭作筆筒,特別有書卷味。我以前在辦公室裡就長期使用這樣「筆筒」。

這種陶罌頗討人喜愛,曾看過一位作者在專欄中說,在超級​市場看到這種陶罌的產品,買了一罐,只為了那陶罌。古人有買櫝還珠的故事,買了用木盒承裝的珍珠,卻把珍珠退回了,只留下木盒。故事的喻意是主次不分,取捨不當,批評買者沒有眼光。

原來的罌蓋
我也常有類似的傻事,雖不至於「還珠」,「櫝」卻是總是捨不得丟棄。近日,一罌南乳吃完了,那方型的陶罌就留下來。這罌也可以說是瓷質的,上了釉,胎質較粗糙而潔白,相信燒製的溫度不如瓷器般高。前幾天,一盆吊蘭跌到地上,那漂亮的瓷盆打破了,於是改種到陶罌去。陶罌有個圓蓋,直徑約八厘米,釉光鋥亮,該沒有用途了吧?我猶豫了一下,狠下心丟到垃圾桶去。

那天下午到一家裝修講究的館子吃下午茶,那裡的裝修以中國文化作主題,一堵牆上不規則地裝嵌上不同的古典圖案壁磚,棕褐色的。這讓我想起那陶罌蓋子來了,可以仿古刻一個「漢代瓦當」嗎?日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漢武盛世」展覽中,看到過多件瓦當的實物展品。是刻青龍、白虎,還是千秋萬歲?記得多年前刻過一枚青龍的印章,這回就刻白虎吧。回家後,趕忙從垃圾桶把陶罌蓋子找回來。

電動雕刻刀
第二天便動手,用電動雕刻刀製作。這「刀」其實是一個尖錐,只能做啄的動作,難以「雕」得精細。這也好,仿古的東西,太精細反而會弄巧反拙。我擔心陶蓋易裂,結果發現質地非常堅硬,那層釉更是既光滑又強硬,不施點氣力動不得。雕好了,再用沙紙磨掉那光亮的「賊光」和太鋒利的斧鑿痕,讓它看來古樸些。

把圖像傳送給朋友們看,居然得到不少讚賞。我戲說,退休了就做這種「唔等駛」(無聊)事,這惹來朋友「上班做的事更加『唔等駛』」的回應。這世界真荒謬:你要做喜歡的事,無償(沒工資);你做不喜歡的事,有償。

這或者就是一位朋友說的「閑情逸致」。怎一個「閑」字了得,關鍵是閑心、閑情、閑趣、閑雅、閑時……。在忙忙碌的都市生活中,這種心、這種情還有時間得擠出來。我的感覺是,未退休前,要擠;退休了,還是要擠。

想起李漁的《閒情偶寄》來了,如今再找出來重讀,應會更有所得。這是李漁一生藝術、生活經驗的結晶,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八部,被譽為「生活藝術大全、休閒百科全書」。現代都市人提倡 Work hard and play hard,這本書教你怎樣 play  得更有品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