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我的私人生活哪裡去了?」

幾位音樂界的朋友最近在籌辦音樂演出作籌款,目的是幫助廣西偏遠地區的一些小學開辦音樂課。這是在助學過程中實地了解到那些地方的小朋友雖然喜歡音樂,學校卻沒有資源開辦音樂等課之後與起的念頭。其實,這不單是這些貧困地區小學的問題,香港的學校資源豐富得多,對所謂術科的教育不見得有多重視。

那些朋友在考察中發現,山區的小朋友活潑好動,而且可能因為地處劉三姐的家鄉之故,也愛唱歌,一位要靠助學金上學的小朋友在沒有什麼人的指導下,居然還拿了個地區的歌唱比賽獎。如果有系統化的音樂教育,他們的音樂才華可能有更好的發揮。學校的資源非常有限,可以利用的都放到學科如語文、數學等方面去,以便在考核中能向有關部門交出成績單來,以期保證公家的資源能夠持續撥下來。當朋友們提出發展音樂教育時,捉襟見肘的學校師長自然愛莫能助。朋友們於是有了籌款的念頭。

我不知道這是否可行,更加不知道是否持續可行,但向小朋友提供術科教育是必要和重要的。這不僅是為了讓小朋友多學點學科以外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期望讓小朋友的整個人生可以更豐富多采。這涉及到現在時興說的「人生規劃」。

我一些朋友事業頗有成就,生活得忙忙碌碌,但冷眼旁觀之下,我並不覺得他們的生活是充實的,因為生活內容很單調,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家庭生活也給排擠到很小的時空去。

今天早上做晨運的時候,看到一名年輕人穿着一件「文化」T恤,胸前是大大的字句:Where’s my private life? (我的私人生活哪裡去了?)提出這問題的背後原因可能很多,可能因為工時太長了,可能因為監視太多了,但有想過是因為生活內容太貧乏、志趣太庸俗了嗎?

隨着先進科技不斷應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工作與私人的工作效率都在不斷提高,人的工作時間與家務時間都在不斷節省,工時下降是世界潮流。不同工種、不同年齡段的人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私人生活時間──都在延長,消費興旺、旅遊成風因而出現,席捲全球。出現 Where’s my private life? 的困惑,看來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時間不足,而很可能是因為你可以支配的時間在無奈地給無謂的事情消耗了。

我反倒覺得,人們越來越沉緬到自己膨脹起來的私人空間裡去了。你隨時隨地、尤其是在車箱裡,見到人人都沉迷於手上的智能手機中。如果佩上耳機,他們完全可以活在一個隔離到千里外的時空裡去。

大概,人都是需要在精神、官能上得到滋養和刺激的,所以有教無類的孔子才有六藝之設,古希臘的教育也顧及全人。這樣的學習和鍛練,與知識的學習相輔相成,讓人終生受益,懂得怎麼真正享受人生、規劃人生。

說香港的家長不重視術科學習也許不對。在他們的鞭策下,很多小朋友要在課餘學習音樂、美術、體育、舞蹈、下棋……。目的是大家都明白的:有利升學。於是,小朋友視之為苦差的多。能夠真正從中培養出興趣、樂趣的有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