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從閩人「驚輸 」到粵人「咪執輸」

俾錢都咪執輸!
有朋友看了這裡昨天〈「驚輸」,從新加坡到香港〉一文說,「驚輸,kiasu」,是閩南話,廈門、泉州、台灣的用語;閩南雖是沿海地區,但相對廣州、上海、香港較貧窮。大量閩南人移居台灣後,生活富裕了,有向上爬的機會,但大家都 kiasu,爭先恐後。驚輸於是也是發達華人社區的現象。

很對,「驚輸」不盡是困貧所致;富裕了,競爭壓力沒有減輕,反為更巨大,如果無法放開懷抱,會更「驚輸」。大富豪因此難得有安下心來享享清福的。

閩南叫「驚輸」,粵人則叫「咪執輸」。粵人都一定知道一句民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執輸」是指落後了,「執輸行頭」是「逆向思維」,即比較誰最落後,而你竟得了個第一名,這比「敗家」更悲慘。粵人不分家境貧富都自小受此庭訓:切不可「執輸行頭」,凡事都要「咪執輸」。

「咪執輸」當然有積極意義,就是事事爭先,祖着先鞭,要得先手之利。北方人分析廣東人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先富了起來,認為就是得益於粵人個個都怕「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之故。

但這也有負面意義。「咪執輸」是個「相對論」概念,不僅要自己和自己比,更要與別人比;只要別人不比自己優勝,自己即使並不優勝,也就不「執輸」,這就夠了。這就很消極。

由於「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之教誨太深入人心,人人都抱此心態行事,會形成羊群效應,其大者可以形成市場衝擊。

在香港,這樣的事幾乎天天發生。小至商人在街頭派紙巾作宣傳、超市設試食攤位、某商號推出特價優惠,大至某電影旺場、某地產樓盤推出、政府某項可能影響樓市的政策落實、股市波動,都可能因為市民的「咪執輸」心理誘發跟風浪潮。小則引來百數十人排隊,大則資金浪擲,震盪市場和社會。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之「執輸」,往往是以經濟利益衡量的。粵人港人家長以之教誨子弟時,也着眼於金錢。子弟是不是「執輸」了,看的是收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為此寫了一篇題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文章,「怒氣沖天」地說:「看見報章比較畢業生的平均月入時,我不禁怒氣沖天。假如父母老師都把高入息視作年輕人頭上的冠冕,那麼,社會上還會有誰來為我們捍衛人權,誰來為我們伸張正義?將來又會有誰來扶弱濟貧?誰來保護環境?誰來弘揚文化?我們的國家還有希望嗎?我們的社會還會進步嗎?」

粵人以外的華人沒有受過「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庭訓,但一樣「驚輸」。不久前看到一篇華人(應該是大陸華人)到日本參觀學童學習情況後寫的文章,作者看到日本學童就餐時按分工承擔清潔等工作,驚呼華人孩子已輸在起跑線上了。這得到很大共鳴,文章在網上流傳,到了台灣,又到來香港。

是的,日本對學童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借鏡,但不必因此驚呼已輸在起跑線上。人生可不是百米短跑,而是馬拉松長跑,不必誇大起跑的重要性。

粵人「咪執輸」的性格不必全面否定,但這一雙重否定方的表述確易產生消極效應。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好得多。
**
舊文參閱:「驚輸」,從新加坡到香港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4.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