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自我調侃的驚輸先生 |
原本的華語用字恐怕是「驚輸」。這是新加坡近年一個漫畫人物的名字:驚輸先生(Mr. Kiusu)。以他為名的連環漫畫書一直是新加坡暢銷書,還拍成電視劇,有各種同名的推廣產品。
從「驚輸」兩字可以大概想見這個人物的性格。不過驚輸先生不僅是怕輸而已,而是由此衍生出種種討厭、愚蠢、膚淺的性格和行為,比如貪小便宜,只要是免費的東西絕不放過;吃自助餐撐死地吃,不但為求自己吃飽,還要盡量多拿,讓別人吃不上好東西;滿身名牌衣飾也是因為驚輸所致。The Free Dictionary 說 kiasu 相當於英語的 dog in a manger,即「佔着毛坑不拉屎」。這其實不過是驚輸先生性格的一個方面。
這種性格據說是新加坡人的寫照。據說到新加坡駕車,當地人會忠告你:要過線千萬不要打燈號,因為這麼一來,鄰線的車輛不但不禮讓,還故意擋着你的去路,跟你過不去,儘管這對他沒有半點好處。
這只是新加坡華人的心態嗎?顯然不是。有台灣報章引述一位在新加坡住了八年再到台北工作的香港人的話說:「其實,怕輸是華人的天性。這在台灣、香港難道沒有嗎?商人拚命搶生意、記者拚命搶新聞,難道不是怕輸嗎?」他認為驚輸行為在新加坡特別扎眼,是因為當地文化根基淺,人們比較不善虛飾而已。
這話有道理,驚輸說得上是華人的劣根性,在號稱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中國大陸,它的演譯恐怕比新加坡更讓人歎為觀止。多年前,一位大陸親戚在讀小學的兒子投訴,因為數學考試的分數挨了「虎爸」痛打,原因是只拿到99分,差一分不到滿分。至於不論什麼事情都爭先恐後,已成常態而慣見不怪了。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香港人能倖免嗎?恐怕頂多可以五十步笑百步。今日讀報紙就見到一個很好的例子,《明報》有個通欄標題:能力國際評估 港生遜上海。下面的副題是:得分創新高 進步幅度輸他區。這樣的取態,與我那「虎爸」親戚有何分別?
「2012 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的,有 65 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以評估15歲學生在科學、閱讀、數學的基礎能力。香港有 148 間中學約 5,000名的 15 歲學生參與,在科學、閱讀都排行第二,數學排行第三,與三年前的上一次評估相比,排名、得分都有進步。可是報章卻不予鼓勵,反予打擊。
報道訪問了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何瑞珠,主要引述她關於香港學生和家長之不足的批評。但我相信,她會對報道的負面取態不滿,因為報道中在照片說明中提到,她認為「雖然港生數學名列前茅,但學數學的焦慮感高,建議師長多作鼓勵」。《明報》顯然不覺得自己有責任與師長一起,對香港學生多點鼓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