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對面海望去,東面可以見到鯉魚門的三家村,西面可以見到新建的啟德郵輪碼頭一部分。高架的觀塘繞道到了海邊拐一個彎,形成一條白色的弧線,線上車流不斷,是景色很搶眼的所在。弧線拐彎的地方下面,就是觀塘碼頭。
觀塘碼頭曾經是香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清晨從北角坐船到那裡,再乘40号車到荃灣去。觀塘裕民坊、月華街一帶,也曾經常到。這都是「那些年」的事情了,近些年,只是偶爾到過。觀塘碼頭附近,就從沒有再踏足了,「那些年」每天經觀塘碼頭往來港九的人,相信絕大部分也一樣。觀塘碼頭正是因此而殘破、冷落的。
觀塘在歷史上有過巨大變化,這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觀塘本來叫官塘,上世紀五十代起,「官」字改為「觀」,是為「觀塘」。失去了的「官」字,可以追溯到北宋,有近千年的歷史。那時,這裡建立了官方鹽場,名為「官富場」,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這裡後來稱作「官塘」,是「官富鹽塘」的意思。五十年代初,香港政府開始發展官塘,填海作工業用途,這裡成為香港主要的工業區,也是香港第一座衛星市鎮。
五十年代初填海時的觀塘,右下方現為麗港城, 水渠出口 處上方海邊現為觀塘碼頭。 |
我到觀塘碼頭去,是想看看港圳建築雙年展借用碼頭荒廢空間舉行的展覽。我沒有選擇坐船,而是坐地鐵到觀塘站,再沿開源路走向碼頭,順道看看工業區的轉型情況。
本屆雙年展以「邊緣之外:理想之都?」做主題,選擇觀塘碼頭做展場之一,是要展示渡輪、碼頭都已隨着社會、經濟發展而邊緣化,要藉兩者的價值的重新定義,探索夢想中「理想之都」。
沿開源道向海邊眺望,遠方為港島,近鏡的交通交匯處 現為地鐵觀塘站。鱷魚恤與中右處的消防局仍在。 |
建築,是為今天、也為明天設計的藝術。建築師在自己的圖紙上可以天馬行空,但要把圖紙變成事實,卻是另一回事,要靠別人才能完成。建築的作品的成敗,更要到若干年後才作出評價。沒有人有可以預見未來的水晶球。當年成千上萬每天使用觀塘碼頭的人,有誰想像到它今天的凋零破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