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學書法經驗談:宜先硬筆後軟毫


博觀約取,軟硬兼施
因為栗子君問及如何開始書法學習,且談一談我的一些粗淺經驗。

一談到中國書法,多數人會想到,這是指以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這就誤會了。

考察一下毛筆的歷史會發現,它的發明至今只有二千餘年,據說是秦朝大將蒙恬發明的,而漢字的歷史有四五千年了。現在很多人在電腦上輸入漢字用的電子手寫板,有種叫「蒙恬筆」,把高科技的書寫工具和中國古老的書寫工具連繫起來。連「筆」這個字也是秦朝才用來專指毛筆的,它的篆書字形就像毛筆。

更早的書寫工具是硬「筆」,包括各種可以在甲骨、青銅器上刻字的硬物,和蘸墨在絲帛上寫字的竹籤、木棍。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和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因此都不是軟筆書法而是硬筆書法。現在坊間有不少硬筆字帖,即是用墨水筆、圓珠筆書寫的字帖,都是近代書法家書寫的。可是硬筆字早就有了,甲骨文、金文,還有很多篆書字帖,其實都應歸為硬筆字帖。

之所以提出這一點,是要指出:學習書法,不一定從毛筆蘸墨開始,不妨隨手拿起鉛筆、圓珠筆就開始。若已在研習毛筆書法,也不妨同時練習硬筆書法。這不是輔助方法,而本來就是書法,是比毛筆書法更古老的書法。

這並非崇古,而是這樣可以比較專注於字形的練習,入門更易,更順利。

在書法上,一個字寫得好不好可從兩方面看,一是結字,二是用筆。結字是指字的筆劃、結構安排得好不好看,這是不用研習過書法都可以判斷的,猶如人的樣貌好不好看,誰都可以判斷。但要懂得怎樣結字才好看就不容易了。寫硬筆字時,筆較易控制,不必為此多分心,更利於學習字型的變化和各部分的比例等。

至於用筆,主要是軟筆書法的問題。軟筆書法之難,主要難在毛筆筆毫難以控制;筆毫一旦蘸墨,控制更難。所謂用筆,就是控制好筆劃的輕重粗細、圓轉方折、乾濕枯潤等變化。初習時,軟毫無所着力,一筆在手,卻力重千鈞,在結字與用筆之間顧此失彼。若能通過硬筆多練習結字,拿起毛筆來,會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常常覺得,一個人若有一手好的硬筆字,只要稍加指導和練習,就可以寫出一手不錯的毛筆行書書法來。

書法的結字和用筆,孰主孰次,歷來有爭論。元代趙孟頫在《蘭亭跋》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千古不易」不對,因為筆本身有變化,紙有變化,書寫的姿勢也有變化,用筆因而不能不變;現代人使用的桌椅是宋朝才出現的,之前漢魏晉唐的人不可能像我們現在的伏案寫字,而要「懸手」、「書壁」。啟功則認為結字比用筆重要,說不論用筆多好,把筆劃分解一放,離開了結字,就無論如何好不起來了。

我也認為結字為上,用筆是為結字服務的,是手段,不應凌架於結字之上。結字失衡、怪相,用筆多好都難以入目。

由是,學書法不妨從用筆較簡單的硬筆書法入手。拿起毛筆書寫,也不妨用較硬的狼毫筆先寫本來是硬筆書寫、用筆最簡單的甲骨文、金文、篆書,每筆每劃像木棍,不分粗細。到用筆控制較純熟,才學行書、草書、隸書、楷書等書體。

不過,據我所知,坊間的書法老師都不是這樣教的,一開始就會讓你拿毛筆寫楷書,臨摹顏體、柳體等字帖。這就會出現一位朋友感到詫異的現象。朋友在大學教書,有同事送來書法作品,朋友一看,很不錯,大為欽佩。這位同事後來用中文寫來便條,卻讓朋友錯愕了:怎麼字寫得這麼難看?

我想,這就是因為他的同事沒有學好結字之故,硬筆字與毛筆字分家。字如果真正寫得好,應當是,正襟危坐、執筆揮毫時寫得好,隨手拿起鉛筆、圓珠筆也寫得好。難寫的毛筆字能掛出來展覽,而較易寫的硬筆字反而見不得人,這肯定不正常,肯定有問題。

如果你要學習書法,務必要學到隨手可以寫出一手漂亮字體的功夫來。

最後得說明:我沒有跟老師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學過書法,以上「理論」不過是個人經驗之管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