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八個80後霍然彈起雙腳

現代人在城市裡住得久了,越來越嚮往大自然,可是我總懷疑人們常常把大自然美化了,真正到返樸歸真時,恐怕不會那麼喜愛大自然。

幾十年前的城市生活,與大自然的距離比現在接近。除了高樓大廈較少、汽車較稀疏等等之外,能接觸到不少大自然裡的生物──那怕是在家裡。

在現在香港人的家裡,除了特別飼養的寵物,是難得見到人之外的其他生物的,因為環境衛生乾淨了,家裡容不得其他生物存在。數數家裡各種各樣的化學清潔劑,品種數量之多一定會嚇自己一跳。我沒有細數過,但可以肯定不下十數種,包括個人由頭到腳的清潔產品,還有用於衣物的、衛生間不同設施的、地板門窗的, 甚至食品的,當然還有針對不同昆蟲的。有這樣一支強大化學「部隊」,從細菌到蛇蟲鼠蟻都可以摒於門外。

以前的家居環境遠沒有現在衛生,記得兒時家裡就有多種你歡迎也好不歡迎也好,與你共享生活空間的生物。最多的是爬的飛的昆蟲類,最常見的是曱甴,還有大蜘蛛、蜈蚣、木蝨、螞蟻、飛蟻、飛蛾、壁虎、蒼蠅、蚊子等。它們差不是常駐住客,其中蜈蚣和木蝨是非要趕盡殺絕不可的,因為蜈蚣有毒,而且外貌可怕,長達八英寸的並不罕見,想起都心裡發毛。木蝨就最討厭,躲在那時習見的各種木器如床板、木凳的狹縫裡,咬得人癢不可當。在我印象中,最後一次被木蝨偷襲,是在香港電車的木凳上。幼時廣州夏天的街巷一景,是戙床板,就是在陽光猛烈的日子把床板搬到屋外,垂直用力擊地,把躲着的木蝨震出來;又以沸水澆到床板木縫裡,把木蝨連卵殺死,再把床板曬乾。

最多的昆蟲則是曱甴。以前廣州每到傍晚,有人逐家逐戶免費派竹篾編織的曱甴籠。裡面放點食物,曱甴被誘進去就跑不出來。曱甴籠夜裡放在家裡廚房之類的地方,天亮便可捕一籠曱甴。派籠的人會來收回去餵雞。曱甴的蛋白質非常豐富,如今一些落後地區還有人以之為蛋白質補充來源。

我如今的家尚算乾淨,但我對一些小生物並不抗拒。譬如壁虎,樂得它吃掉蛟子。家裡有個大陽台,每到春夏,有些昆蟲不請自來。蝴蝶、蜜蜂是常客,很歡迎。蝸牛則很討厭,常把植物的葉子吃得面目全非,而且出沒狡猾,天黑了才偷偷爬到葉底搞破壞,要拿着電筒才能把它們找出來。有時也見到一種兒時叫「舂米公公」的黑色飛蟲,不傷人,可抓來玩。也曾有蟬飛進屋來聒噪。

最近大廈維修,搭起了竹棚。到家裡作客的雀鳥多起來了,早上最多,陽台上啁啾之聲斷斷續續,有麻雀,有鷯哥。原來竹棚上布下的膠網成了昆蟲陷阱,為雀鳥提供不少早點。

寫起這個話題來,是因為一樁趣事引起的。

話說星期日凌晨,家裡來了一幫都是八十後的男生看歐洲冠軍球會杯由巴塞隆那對曼聯的決賽。興高采烈之中,竟然來了個不速之客──一隻大曱甴。我家沒有曱甴,只是偶爾不知從哪裡跑來一隻,往往是被殺蟲水攻擊逃來的,行動遲緩。突然出現的那隻就是這一類,它從電視那邊公然朝人堆走去。頓時,八個八十後霍然雙腳彈起離地,或者站到沙發上,或者縮起到椅上,目光都從美斯轉到那曱甴去。只有我這個非八十後奮勇撲前, 手持拖鞋「殺它死」,接着打掃戰場。

曱甴是大自然裡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之一,生命周期90日,無水無食也可生活60天。要回歸自然,起碼要能夠與曱甴共處。嚮往大自然的朋友,你可以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