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記者「逃亡潮」,香港傳媒的常態

香港記者協會對同業進行調查後,發出了同業一至四年內會出現「逃亡潮」的警告。這有點驚心動魄,可是熟悉業內情況的人,會置之一笑,視之為記者下筆慣於譁眾取寵之又一例。

這不是說香港新聞界一至四年內不會有大量員工他投,而是說這其實是香港新聞界的常態。

香港記者的一個特點是年輕,前線記者都只有二十歲出頭模樣,如果年過30,該是「資深」記者了。不妨留意一下有國際傳媒出席的記者會等重大採訪場合,看來最年輕的可能就是香港記者,而能夠出席這些場合的,應當是香港的「資深」記者了。

你也可以留意一下,香港各電視台的記者有幾個是你熟悉的?他們都如走馬燈的不斷轉換,沒有幾個的面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沒有幾個說得上是中年的。外國電視台則沒有這現象,中年面孔記者大不乏人,還有稱得上老年的。

我曾到白宮的記者室見識過那裡的記者會,那裡的記者不乏一把年紀的,在前排座椅上印上自己名字的記者,更加是祖父母輩的老人家。在香港,你難以想像做記者可以做到這麼個年歲。一般進入傳媒機構的,都把記者看作是過渡職業或職位,三五七年後,要麼晉升,要麼轉行到公關等行業去。

記者這行業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每天都有新鮮事兒,可以見識到一般人難以企及的人和事,還有場合。以豐富人生閱歷來說,當幾年記者比很多人一輩子還多姿多彩。如果你性格外向、善交際應酬,一定可以通過記者的業務方便,建立廣闊的人脈網絡。到你一旦轉行,例如做公關,這個網絡就是重要資產。人脈暢通,也讓記者能較別人容易蟬過別枝,甚至「嫁個好老公」。

香港記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薪酬偏低而工作時間很長。投身記者這行業的,不乏有遠大志向的年輕人,他們滿腔熱誠,要通過文章傳播新知、伸張正義。這樣的熱誠能經歷幾年的磨蝕卻是堪虞的。當你要面對家庭和親人的壓力時,你的終生志向就難免要變形、轉向。

以前,香港記者的薪酬遠遠高於大陸同行,香港傳媒要在大陸招聘人手很容易。早些年,情況開始逆轉。如今,香港記者恐怕要羡慕大陸同行的待遇了。大陸傳媒機構之財大氣粗,是香港一個小市場的傳媒無法比擬的。

是以之故,香港傳媒之記者一向人如流水,人才不斷流失,又不斷有剛畢業的大學生補充。傳媒老闆樂得如此,因為可以不斷在前線維持「最低工資」。不過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就是難以維持一支有經驗的、成熟的記者隊伍,剛有點經驗的就離開,兵老是新兵。相對之下,傳媒的中上層較穩定。於是上下層的鴻溝日益擴大,形成矛盾。

記者協會說的逃亡潮,其實已是傳媒內的常態。更值得擔心的常態是,記者、編輯的文字、常識水平日趨下降。這大概是記者協會不願面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