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對病,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

中醫對於我,始終有着莫測高深的神秘感。有時,與其說中醫是一門知識、技術,不如說中醫更近於智慧、哲學。

中醫很早就應用了易學,把陰陽、五行、八卦等理論融匯到醫理中,把人體當作一個小宇宙,與天地的大宇宙相連貫。很多理論弄得很抽象,有時真是玄之又玄。這給很多不學無術之徒提供了很大的渾水摸魚空間,中醫的黃綠醫生因而特別多。穿上科學外衣的西醫來到,所有知識、技術、資格都有明確標準,中醫相對之下就給人不規範、不專業的印象了。

我也有看中醫的經驗,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就是不見得很見功效。曾經因為咳嗽去看中醫,看了一個月都沒有多大改善,回過頭去看西醫,一服抗生素就了事。

我傾向於這樣解釋:中醫的望聞問切涉及太多個人主觀因素,可能看十個中醫師看出十個診斷、十張藥方來。在西醫,診斷受主觀影響較少。

但在醫理上,即在看病的主導思想上,我很欣賞中醫的一套,很有智慧。星期天早上看鳳凰衛視中文台的世紀大講堂,看北京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中醫理論學家陸廣莘教授的演講,就沒有當它是關於中醫的演講,而更多是把它當作中國文化智慧的演講。演講的題目是《中醫文化與養生之道》。

演講是從哲學的核心問題,對生命的認識開始的,指出生命是以物質的依賴性為基礎的自我獨立體,可以超越物、包容物,是神形與俱的陰陽之合。心和身的關係和諧,就成為生命體系存在的根本條件,而神氣在形之中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就是生命活動的最根本表現。

陸廣莘於是提出:所謂醫生醫生,醫的是生。

據我的理解,生指的是生命本體,是為「正」;與之相對的外在的東西,包括病菌、病毒等等,是為「邪」。當身體有毛病,就是「邪壓正」,於是生命本體要抗病,要「正驅邪」。人和醫生要做的,就是給予扶持。「扶正驅邪」的真正意思是扶持「正驅邪」這個機體的自我抗病機制和能力。

他提到一個數字:據世界衛生組織,人類健康長夀的因素中,現代醫療只佔8%。

這應了《黃帝內經》的一句話:「成敗倚伏游乎中」,每個人的健康與否都是自招的,是自己的健康或者疾病的製造者。

他甚至提出,細菌、病毒不完全是壞的,生病也不完全是壞的。對病和病菌,趕盡殺絕不一定好,病菌病毒越殺越多,殺不勝殺。一年得幾次感冒的人,可能長夀。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反應過激了,可能帶來相反後果。

看了這個演講天的下午,到書局看到一本書 :《大國醫:二十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一翻,裡面包括陸廣莘,他在書中所說的,待明天再介紹。
**
世紀大講堂:
http://v.ifeng.com/his/201002/493f152d-0cdf-42ee-a17e-9c323e1a4757.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