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攝影,留白,黃金分割

動植物公園的紫玉蘭

昨天早上趁着有點煙雨,再到香港公園和動植物公園拍攝 。沒有陽光,光線柔和;花沾晨露,別添風韻。想把梅花拍得好一些,可惜梅花花事匆匆,幾天就零落泰半了,枝頭空疏。本來,賞梅常講究一個疏字,以顯其孤清,然而花小而疏,且只踞高枝,就難賞了。紫玉蘭、白玉蘭則在春暖的催促下,紛紛綻放了。

回家整理一下,總算有些滿意的。故意利用天空作背景,再把曝光度加大至+2.00拍出來紫玉蘭,有描在宣紙上的國畫花卉畫味道。有繪畫的朋友看到,問是否如國畫構圖般故意留白?答案是:是也不是。

是,是因為留白已成為習慣,大概是因為畫看多了,形成了這樣的審美嗜好。不是,是因為也慣於以黃金分割來進行構圖之故,你一這樣經營畫面,把主體安排在圖中的四個「黃金分割點」上,就很自然的留了白,讓畫面有呼吸的空間,看得舒服些。這樣的論述很多,例如: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80036。要看得深入一點,可以看這個:http://baike.baidu.com/view/646408.htm。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一說就明白,誰都可以掌握。

黃金比例是數學之美的好例子,很神奇,無處不在。我們身上,從五官、四肢到身軀都按着這個比例安排。有時有些人的樣貌、身材讓人看得不舒服,非常可能就是太偏離黃金比例之故。小說《達文西密碼》中有一節是講黃金比例之神奇的,這真的是達文西作品中的一個密碼。

這個比例,據說是在希臘首先發現的。其實,中國人很早就掌握這樣的比例了,九宮格就是個例子。只要把畫面畫出一個九宮格,把主體安放在線的交叉點上,就是最簡單的黃金比例構圖。我們自小習字都用九宮格,漢字大部分能夠按上下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安排筆劃,這樣寫出來的字一定比例均稱好看。就是左偏旁佔三分之一,或者上面部分佔三分之一。再簡單點可以記住:左緊右鬆,上緊下鬆。

國畫《映日》,潘天夀

更靠近黃金比率的是三比五。有人分析古代書法家的名帖,發現構字更接近三比五的比例。就是說,左右上下各佔五分之二。於是有人提倡用這樣的比例代替慣用的九宮格,即把字格分成縱橫五份而不是三份。這主意很好,但至今未見到有這樣的習字紙。要這樣練字,不妨自製一個,用白紙畫出來格子來,放在宣紙、毛邊紙下面映出來作規範。

國畫的構圖也常與黃金比例暗合,雖然畫家的腦海裡未必有這個概念。近代畫家中,這方面最突出的,我所知是已故大師潘天夀。他的畫作構圖很突出,常把主體壓到角、邊上,而在中間讓出很大的留白,或把中間部分虛化處理。早些年,曾有一個他的專題畫展在香港藝術中心舉行,並同時推出他的一本作品集,裡面有一篇關於他作品構圖的專論。看來該再把畫集找出來,重讀一下這篇文章呢。

以下是浙江潘天夀紀念館的網頁,進內一瀏覽,其作品與黃金分割的關係就了然了。
http://images.google.com/imgres?imgurl=http://218.75.110.104:89/gate/big5/www.zjww.gov.cn/uploads/x/cangping/hangzhou/6/17.jpg&imgrefurl=http://www.zjww.gov.cn:89/gate/big5/www.zjww.gov.cn/fwxx/museum/titbit.jsp%3Fuid%3D4036&usg=__ZlcQHSx0owAcVW27Co29a7XaulE=&h=128&w=126&sz=7&hl=zh-TW&start=68&sig2=GOTK4wF53tO-1y6KeMPpcw&um=1&itbs=1&tbnid=nuIvnGL3IRfznM:&tbnh=91&tbnw=90&prev=/images%3Fq%3D%25E6%25BD%2598%25E5%25A4%25A9%25E5%25A3%25BD%26ndsp%3D20%26hl%3Dzh-TW%26rls%3Dcom.microsoft:zh-tw:IE-SearchBox%26rlz%3D1I7GGLL_zh-TW%26sa%3DN%26start%3D60%26um%3D1&ei=MdZwS-yYFIGC7QPFvKiBC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