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五年一個循環?

當今世界的一個事實,是事情的發展、循環比過往快得多,而且可能會越來越快。最初有這樣的感覺是消費品帶來的,時興、流行的東西很快就過時換代了,電話、電腦的換代尤其是快捷。這都沒有什麼,我不是什麼都貪新鮮的小年青,對消費品眼花繚亂的更新自有一定定力。但經濟循環的加快,就不能讓你始終氣定神閑。

你有沒有發覺,以香港近十年計算,約每五年就有一次大波動。九七是亞洲金融風暴,零三是沙士,零八是金融海嘯。下一波是一二還是一三?

不過回顧一下,在此之前,香港也有相似的經歷。從戰後算起吧,香港也經受過不少重大社會、經濟動盪顛簸:韓戰造成對中國的封鎖,香港轉口港地位難保;九龍大暴動;大陸難民潮擁至;嚴重水荒(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六七反英暴動;七二年股災;石油危機;香港前途危機,港元危機,移民潮;六四衝擊。

粗略一算,竟然也是四五年就有一次大起伏。是不是香港命該如此?

有點不同的是,以前的動盪對香港的經濟衝擊沒有那麼大,經濟衰退是難得出現的。現在,每次波動都伴着經濟衰退。其中,又以這次金融海嘯最有「殺到埋身」的感覺。

最早有這樣的感覺,是聽到美國那邊做貨運司機的親戚說,好幾星期沒有工開了。在廣州做玉石生意的朋友也說,生意明顯清淡下來。在香港,一位在美資金融大行做會計師的年輕人,雖然興幸當初選對了碼頭,沒有搭上雷曼兄弟的沉船,但最近的情況也越來越難以寬心。不久前見他,聽他說到公司內各個部門的人一個一個無聲無息的消失,人人情緒低落,不知厄運什麼時候落在自己身上。他們亞洲區的總裁早早就「執包袱」了。昨晚再見他,他一落座就說,公司又炒人了。以前一直知道美國公司最無情,一切只求向股東負責,千方百計要做的是每年交出一盤「靚」數來,裁員起來絕不手軟,所有人員都只是一個數字,沒有哪一個是沒了他不行的。但直到現在才真正感到美國公司的冷酷,儘管只是間接感受。

更令人難過的是,一位做服裝零售、曾開過好幾家分店的朋友準備破產了。

不直接認識而只是聽來的故事就更多。美國的親戚有一個住戶租客,是拿公司津貼租屋的。海嘯一來,這名租戶即失業,落荒而去。同樣的事情也在香港發生:朋友的朋友回港找到工作,於是簽約租屋住,誰知接著就因海嘯被解僱了,簽下的租約不知如何是好。另一人亦坎坷:上一次讀完書時遇到9.11,無奈之下重返校園深造;如今再戰江湖竟然又遇上金融海嘯。是不是又要視學校為避難所?誰知再讀一個學位出來,又會遇到什麼風暴、海嘯?

世界越來越捉摸不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