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甲骨文,難倒手機認字app

朋友介紹我一個學習書法的應用程式(app)。在字帖中遇到不懂的字,用這app一拍照、查對,很快就有結果。後來知道,古文字學者也在利用AI認字。一直有如天書的古文字如甲骨文、楔形文字,不久之後可能重新向人們訴說幾千年前的故事。

學習書法,楷書、隸書的認字問題不大;看行書、草書,就常會遇到攔路虎,特別是草書。現代人拿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對手寫字體越來越陌生。過去讀書人揮毫不斷,筆下有大量快捷書寫的字形通用於文人之間,也通行於社會,是行書規範字。以前上學,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就是這樣的字。

可是現代人對這些大都不認識了,寫的中文字筆筆獨立、互不相連,是前人戲稱的所謂「娃娃體」; 猶如今天「老外」都只懂以 block letters(正楷)寫字,而不會寫 cursive style writing (草書)。「老外」閱讀草書相信不難,中國人就難了。上述軟件因此頗有用,只要字較規範,大都能認出來,而且可以「裁定」最大可能是某字,其次、又其次.....為某字。

它的原理就是據古今字帖建立一個數據庫;拿檢測的字一對照,就查對出結果來。可是日前使用這軟件不靈了。朋友傳來一個四字橫幅,似甲骨文,字都像畫符,而有所象形加工。我試用上述軟件逐字去辨識,第一字和第四字的結果都是「對不起,未識別出任何字」。第二字:「血」49.9%,「皿」15.0%....「盆」1.9%。第三字是「共」,可信度34.0%。

四字中只有「共」字較可信。查找「共」字的字源,可知商代初文是兩手同舉一器具之形,器具之形最後演變成「廿」。第四字在我看來明顯是「舞」字,是初文中巫師起舞之狀。第二字我猜是「卿」字,與「卿」之初文完全相合,似兩人相對進食。第一字,似一人對「皿」作狀,是什麼字? 四字為「? 卿共舞」?

另一朋友進一步推斷第一字為「飲」。第二字為「饗」。查找「鄉」「卿」「饗」的字源可知,在商周甲骨文中,三字同一,後來才分化,各有其義。「饗」是小篆中才出現的。四字為「飲饗共舞」,就有意思,解得通。

上述「拍照認字」app 「失靈」,與甲骨文有關。甲骨文起碼是三千三百多年前的文字,已發現的單字約有四千五百個,能夠辨識的約二千五百個(也有說不足二千),仍約有二千餘字未破解。難以辨識,一是年代古遠,而文字會演變出新的字形、字義來;二是如文字學家裘錫圭說:甲骨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俗體字,金文則可以看作當時的正體字。因為是俗體字,在不同方國、不同占卜師書寫的異體字繁多; 而且可以一字多義、多用。金文(鐘鼎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較規範。據容庚的《金文編》,發現的金文共計 3722 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 2420 個。

(二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