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鄔鴻恩與他的作品 |
如果知道正隆行是販賣涼果零食的店鋪,一定以為我的所穫是涼果、糖果、餅乾之類了。的確也買了一些,但真正的收穫,是近距離欣賞到書法家鄔鴻恩的幾幅作品,並拍下照片。
以前在中環美利道工作時,有時會利用午飯時間徒步到正隆行去「進貨」,作工作時的零食。網上資料顯示,正隆行已在港九新界開設了十多家分店,真的開枝散葉了。我還是喜歡光顧永樂行的總店。那裡鋪面大,貨品多,快過年時,滿店是辦年貨的顧客,最是熱鬧。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n47Qmfsbed-s3dbq8M6jTbOqWWPg5790kAeBQmDWV7R20aqF2iolnpAwzB-SSm0PT7f0lF4NwbOUnxw7WTg1oZpJa8MBG8m_B0zT1Wcv4s6nMTaX31sJdyUp4ItQHENHfYVbL9t8FnA/s320/IMG_20181224_132548.jpg)
鄔鴻恩的書法比較少見。廣州的廣東迎賓館,以前用他的書法裝飾大堂一個兩層樓高的中庭,記得寫的是蘇東坡的《東調歌頭.大江東去》,書法逐字刻出,嵌在白牆上,氣勢懾人。後來再到廣東迎賓館,見到大堂重修,書法不見了,很失望。
![]() |
正隆行內的書法:昨夜雷聲瓦上, 今朝麗日牕前。 |
鄔鴻恩河北樂亭人,一九四六年生於哈爾濱,九歲隨父遷居北京;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書畫,七十年代末從師於歐陽中石,主攻行草;八十年代末調入中國畫研究院,受到李可染、劉海粟、何海霞等書畫大師影響,對金文甲骨文又有研究和涉獵;其書法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大膽創新,將隸篆體勢和筆意融入行草之中,碑貼結合,率真新奇,線條拙樸而流暢,用筆蒼勁豪放、渾厚灑脫,風格強烈。這風格,從正隆行的招牌,和總店內四幅書法可以印證。
一位喜歡書法而擅長隸書的朋友,也因為光顧正隆行而欣賞到鄔鴻恩的書法,讚賞有加。這種偏於陽剛,氣勢放縱而能險中沉穩的行書,不多見。對於書法,人多以蒼勁有力為重要標準,甚至不乏務求筆筆孔武者。日前從朋友的推介知道,香港有人創造了供電腦使用的「勁揪體」字,是為上述取向的典型。這種字體字字如打仔,筆筆似拳似棍,最合用於坊間的功夫漫畫。香港曾有人把只求筆筆有力而欠美感的字稱為「咕喱字」。這是謔稱,書者是不會這麼自稱的。如今書者自稱「勁揪體」,卻不以為謔。或者也可稱作「打仔體」。
![]()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搜尋中,從畫家陳葆棣二零一三年三月十八日的博客讀到「昨天送別了書法大家鄔鴻恩先生」的記敘,悵然。鄔鴻恩生前是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書法篆刻研究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