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近年很努力學普通話,售貨員、公務員、學生……都學,不少人學得挺認真,有時候你聽他們講得吃力,但從發音可以聽得出,是每個字都花過工夫的,儘管你一聽就覺得別扭,不是那個腔、那個調,不是那個韻味。
廣東人學普通話,確是比較難,北方語系與廣東語系的距離太遠了。但這也有好處,就是要學的話會認真學,從拼音學起,就像很多香港人目前學的那樣。我也見過不少學得很好的,用普通話站出來演講,雖然不算標準,可以挑出不少毛病,但至少不讓你聽得辛苦。這比起北方一些地方的人學普通話認真多了。
北方話語系是個很籠統的語系,覆蓋的地域很大,從山東到四川、內蒙、新疆都在內,口音差別很大。很多地方的話不過是這個語系的標準語普通話的方言,可是這些地方不少人會以為自己的話就是普通話,或者只要稍稍調整一下就是普通話了,不去認真學,站在廣東人面前就更加自我感覺良好了,老一輩領導人講的就是這樣的普通話。我接觸過一位北方來的老闆,山東人,講的話只是把山東腔稍為扭了一下,他倒怪我聽不懂他的「普通話」來了。其人之不可一世可以想見。
昨晚去聽一個國際演講會(Toastmaster)的比賽,其中有普通話的。講者有的有較高水平,讀音用語都比較講究。其中一位獲讚賞為講得一口北京腔普通話,這對香港人來說比較難得。聽這位講者的介紹,他的一個心得是「取法乎上」。
他的普通是靠自學的,沒有上過課。如果說有老師的話,就是中央電台/電視的播音員,特別是新聞播音員。他曾經有一段時間很用功的去跟着播音員「同步」讀稿,不管讀的是什麼,亦步亦趨地讀。
大陸的電台/電視新聞報道員都必須「持證上崗」,即是必須拿到北京廣播學院的文憑才可以擔任。多年前,聽香港電台普通話台的負責人說,他們對新聞播音員也採取同一標準,於是普通話台不同主持人的普通話口音五花八門,但新聞報道的口音是純正的。
香港的普通話/國語的口音真個南腔北調,如果不知分辨,跟錯了老師,就可能講得不好了。學了台灣腔的國語,就很難聽了。
照我自己的經驗,普通話最難掌握的有三點:翹舌音,輕聲,變調。這三點都是廣東話沒有,或者很少有的。
翹舌音是廣東人最怕的,舌頭翹不起來,也難記準哪個音要翹,哪個音不用翹,於是讓舌頭打了結。我以為,如果不要求太高的話索性全都不翹算了,意思是一定說得明白的。上海人講的普通話就全都沒有翹舌音。
輕聲也難,也是京腔普通話的關鍵。一個「謝謝」,如果後一個「謝」拉得長長的,不是輕聲,就讓人不舒服了。「髮」,查字典是fa(第四聲),但「頭髮」中的「髮」讀輕聲。「東西方」的「西」,與「你算什麼東西」的「西」也不樣,後者讀輕聲才地道。普通話的輕聲字很多,記不勝記,要從掌握韻味中體會。昨晚參賽的有一位校長,他自己揭了短:沒有好好去學好輕聲。於是,普通話就有點不地道了。
普通話的四聲組合起來時,有時要變調以便連接,其中有規律,可以記,講多了自然會掌握。這查字典也幫不上忙;查個成語,字典把每個的讀音都標明了,但照着讀出來可能就錯了,因為其中會有變調。
任何語言學得好都難。粵語比普通話更難學,很多北方人來了香港多少年還是一句廣東話都不敢說。香港人的普通說得不夠標準,一點不可笑,北方人更不可取笑,讓他們學學廣東話看。
本來整篇文章也很不錯 但,“學了台灣腔的國語,就很難聽了。” 就不敢苟同了,你憑什麼認為台灣人的國語難聽?我告訴你,台灣人的國語比自以為很好聽的北京腔好聽多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