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玩音樂,有十大好處

學習音樂有益身心,是誰都知道的。越來越多研究發現,音樂的益終生存在。音樂的範疇很廣,簡單來說可分作聲樂、器樂;還有不少人喜歡音樂而只限於欣賞,不動口也不動手。不管怎樣,音樂都有潛移默化作用,不過相對之下,學習某種樂器演奏的作用最大。

這方面的專業研究很多。一個共識是,音樂會在大腦之內發生作用,影響到大腦不同部位的發育,影響到人的成長,儘管科學家仍弄不清楚箇中的機理。

一位專科醫生朋友傳來一篇文章,題目是 10 reasons why making music is good for your brain (玩音樂益腦之十大原因),是這方面的綜合報道。這位朋友年輕時學習過拉二胡,如今快到退休年齡,又拿起二胡與幾十年前的朋友共享其樂來了,於是傳來那篇文章與好友分享。

文章發表在美國的 MNN 網(Mother Nature Network,大自然網) ,網站提倡環保與負責任的生活,《時代》周刊稱之為「綠色CNN」,平實而專業,不譁眾取寵,而且有藝術趣味、品味,譬如日前一個錄影報道很有趣:一戶人家叫的 pizza 外賣送來了,18 歲的外賣小哥見到屋內有鋼琴,問准戶主,坐下就即興彈起來,彈的是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第三樂章。

不知道這位小哥背後的故事,但可以看到,自幼培養起來的音樂才能可以隨時給人帶來樂趣,舒緩生活的無聊與壓力。

《音樂益腦》一文臚列的十大原因包括: 一,加強左右腦連繫;二,促進大腦執行指令的功能;三,加強語言能力;四,加強記憶;五,善解人意(移情作用);六,延緩腦力退化;七,促進數理能力;八,提高身體協調能力;九,改善精神健康;十,提高自信與自尊。

器樂演奏可算是最廣泛調動身體不同機能的活動,它要求眼到、耳到、手到,左右手要協調,有時還要調動雙腳,甚至配合着音樂全身律動。這都是很好的訓練,特別是在年幼時。麻省理工學院今年發表的研究表明,幼兒園的小朋友中,學彈鋼琴的,對說話中的音高有較好的分辨能力,對只有一個輔音的字的分辨能力尤其是好。這當與他的雙耳受過辨別音高、節奏、音色鍛鍊有關。美國西北大學二零一四年就洛杉磯一項面對低收入兒童的課外音樂教育活動的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這培訓影響到小朋友日後的升學率:接受訓練的小朋友九成讀上大學,而鄰近其他學童的輟學率達五成以上。

研究發現,音樂練習會促進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corpus callosum)的白質(white matter)生長,影響的大小與音樂學習的早與晚、勤與惰有闗。胼胝體對左右腦的協調有重要作用,其中的白質要到二十歲左右才發育完全,它的生長時機與成熟程度,會影響到學習、自我控制與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自閉症等。白質的多少影響到人的決斷力、應變能力,即大腦執行指令的功能。對於學業,這可能比IQ更重要。這還影響到人晚年時的記憶力。

器樂練習的好處不止於上述十項,譬如還有培養人的專注力、協作精神、對天道酬勤之信奉等。

香港學音樂的人很多,起碼有好幾十萬。儘管當中很多人的學習出於功利之心(例如為了升學),但音樂對他們仍一定有益,那怕這要若干年後才顯現。
**
10 reasons why making music is good for your brain
https://www.mnn.com/leaderboard/stories/10-reasons-why-making-music-is-good-for-your-br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