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油麻地果欄:竟然旺如花市

油麻地果欄
油麻地果欄,香港很多人都知道。我到過那裡多次,打附近路過的次數就更多,但對它並不熟悉。主要是,從來不會在它最興旺的時候到那裡去,而日間經過,那裡總是冷冷清清的;走進當中,更有陰森之感。前天(星期日)下午順路到那裡走了一下,那熱鬧情景嚇了我一跳,當中一條東西貫穿的通道,人多得水洩不通,有如年宵花市。本來做批發生意的果欄,儼然變成零售市場了。

油麻地果欄以前臨海,抵港的水果上岸後,天亮前就在果欄批發出去,一早送到零售市場出售。果欄的日常運作因而集中在晚上到天亮前進行,日間是休息時間。面對油麻地戲院那邊,行人較多,才有商販利用閑置的鋪位在白天做點零售生意。每到新會柑上市,會有不少人到果欄買柑皮自製陳皮,那裡會有一些老婦把一箱一箱的新會柑的果皮剝下出售,果肉無人稀罕。

但即使那個時節,也遠遠不會人頭擁擁。

上星期有報道說,有本來運到中國內地的美國水果如車厘子(櫻桃)受美中貿易戰拖累,轉運到香港平售來了。當今正好是車厘子上市的旺季,油麻地果欄到處有叫賣。常到街市的會知道,貨品價格都是外圍的較高,越往裡面走,價錢越便宜。那天一路走去見到,車厘子的叫價先是 45 元一磅,然後降至 40 元,最後是 100 元三磅。都顆粒碩大飽滿,有的大如荔枝,三十多元一磅,便宜得難以置信。

最多的是日本水果,都是矜貴貨式,幾十元一個的水蜜桃、蘋果之類,相信一定比日本百貨公司裡的便宜不少。來自韓國、東南亞各國的水果亦不少。人頭般長的越南巨型芒果,20 元一個。

恰好有朋友到美國旅遊,拍來一種金黃色、果皮有結節的水果照片,問有誰知道是什麼水果。我一看就知道,因為在油麻地果欄見到,是厄瓜多爾的麒麟果。這當然是香港人起的名字。

在香港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水果,是香港人的福氣。在國際貿易中,各地都利用自己的獨特資源稟賦、成本差異做買賣,天然產品是這樣,人工製品亦一樣。這讓不同地方的人們可以享受到較便宜也較豐富的商品,這從人類社會形成就出現。

不過情況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球化的生產鏈形成之後,除了車厘子、芒果、麒麟果那樣的簡單本土商品,更多的貿易品是不同產地零部件組合而成的工業產品,當中你我的利益難分。貿易戰如果只是水果戰,可以旗幟鮮明的針對某地的什麼水果進口,但工業品就不成。

譬如美國對華貿易順差,六成是在華外資企業造成的,很多屬美資。美國一提高關稅,等於向美商開刀。美國芯片的最大市場在中國,不准對華輸出,等於在美國製造破產、失業。這很荒謬。

不過,就水果而言,我總覺得少吃從地球另一邊運來的為佳。就在前天早上,有朋友從新界藍地果園摘來龍眼,給樂團的團友分嘗。龍眼的顆粒不大,但大家不約而同地讚不絕口,清甜純正的龍眼味,是久已乎未吃到過的。這樣的上品龍眼能拿到市場競爭嗎?肯定不行。

市場經濟靠人的逐利之心推動,利弊互見。貿易亦有利有弊。香港仍有人種著名的元朗絲苗,那是「供品」,只供友好品嘗,不要旨望市場有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