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朦查查的朦朧美

日前的傍晚,在暮色中拍攝了幾張太平山夜色的照片。當時正掛着一號還是三號風球,天空彤雲密布,一片灰暗,沒有鮮艷的晚霞和藍藍的天幕,太平山山頂沒入雲中。不過這也好,港島剛亮起來的各色燈光顯得更明亮,我用手動對焦,造成照片失焦,把燈光的光點放大,變成一個個圓圓的彩圈。

以清晰度來要求,這絕對是失敗的。熟悉香港的人,可以在朦朧中辨別這是港島維港畔的景致,是由太平山和一座座地標式摩天大廈構成的天際線。不過看起來可能有點不適應,以為自己的眼睛有毛病了。

南非畫家 Philip Barlow 在創作
或許有個清晰的前景會好一些,我也拍過那樣的照片,是年初在維園花展拍攝的,夜晚中的向日葵立在昏暗中,遠處背景中的銅鑼灣則燈火煌然,我用大光圈對焦在向日葵上,把背景的燈光虛化成一個個彩色光環。背景虛化 (bokeh) 是一種攝影技巧,以虛實對比來突出一般在前面的主體,也可以虛化前景,突出後面清晰的主體。有人故意用鏡頭把景物霧化,例如拍攝梅花,以增加梅花的「仙氣」。如今電腦加工的功能非常強大,要怎麼霧化、模糊化其實都不難,那是另一種失真了。

朦朧有獨特的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是樓台朦朧;「多少衷腸猶未說,珠簾夜夜朦朧月」,是月色朦朧。照片的朦朧則是鏡頭作用下的朦朧,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有畫家喜愛這樣的美,專畫這樣的畫。

南非畫家 Philip Barlow 就創作了不同系列的失焦油畫,專畫城市夜景的,把燈光幻化成的彩圈,加上看不分明的昏黑樓房、車輛、人影。還有畫日間景物的,都布滿反射強烈日光形成的一個一個光圈,分作沙灘、街道、行人系列。作品看來都是根據照片,或受照片啟發而創作的,日間題材的都採逆光,白色的光圈在逆光的背景上很突出,失焦的人影都在強光下變形而抽象了。

南非畫家 Philip Barlow 作品
我看到他的創作,便拿出相機到陽台拍出失焦的太平山景色來。還配上七絕:
惺忪老眼滿火螢  幻影爐峰綴彩晶
景物朦朧偏奇美  何須兩眼太高清

用粵語可以改寫為:
老眼昏花滿天星  太平山下亮晶晶
朦查查有朦朧美  睇嘢點駛咁高清

這樣的戲說不無道理,很多事物真的不必太較真。有些東西在自然的不完美中顯出獨特的美態,你把它弄得一絲不苟反而就變醜了。很多古物或天然的東西是拙樸而可愛、珍貴的。最近內地西南某地一處的泥塑古佛像,給當地的信眾為修功德用彩繪翻新了,俗艷得令人啼笑皆非。

改變一下心態,身邊會有更多值得欣賞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